[实用新型]一种薄膜静电消除及张力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7800.4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3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培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F3/00 | 分类号: | H05F3/00;G05D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23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静电 消除 张力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ET薄膜静电消除及张力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薄膜行业不断发展,对薄膜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静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薄膜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当设备进入高速运转时,进入原料、挤出、铸片、拉伸、牵引、收卷等工序,薄膜与高速运转设备传动辊之间的相互摩擦容易产生静电,若静电处理不好,将对薄膜生产及后续进一步加工使用等都会引起许多不便。如对薄膜进一步涂布、印刷深加工,若静电在前道工序中未及时消除,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印刷时影响油墨附着、破坏辊槽、收卷起皱、收卷成品表面张力较重等一些质量影响,影响加工使用,间接对企业成本也造成大量浪费。
同时,薄膜在分切、复卷过程中的张力控制是指能够持久地控制薄膜在设备上输送时的张力的能力。这种张力控制对设备的任何运行速度都必须保持有效,包括设备的加速、减速和匀速。即使在紧急停车情况下,也应该有能力保证被分切薄膜不破损。张力控制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分切产品的质量。若张力不足,薄膜在运行中产生漂移,会出现分切复卷后成品纸起皱现象;若张力过大,薄膜又易被拉断,使分切复卷后成品断头增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薄膜静电消除及张力控制系统,目的在于:去除薄膜表面静电,提高静电贴膜铸片效果,保持适当的薄膜张力,使产品收卷平整,改善薄膜厚度均匀性,避免后续加工再次产生静电引起不便,造成产品浪费,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薄膜静电消除及张力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静电消除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消除系统加装在纵向拉伸系统和横向拉伸系统之间和/或所述静电消除系统加装在牵引系统与收卷系统之间;所述静电消除系统、温湿控制系统、分切设备张力控制系统均和电气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所述薄膜静电消除及张力控制系统还包括隔房,纵向拉伸系统、横向拉伸系统、牵引系统、收卷系统、静电消除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温湿控制系统及分切设备张力控制系统均设置在隔房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了一套薄膜静电消除及张力控制系统,有效去除薄膜表面的静电,又提高了静电贴膜铸片效果,保持适当的薄膜张力,使产品收卷平整,改善薄膜厚度均匀性,避免后续加工再次产生静电引起不便,造成产品浪费,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改造之前薄膜生产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改造之后薄膜生产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改造之前的薄膜生产系统无静电消除及分切设备张力控制系统,在薄膜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及张力问题,对薄膜后续加工使用都将产生较大影响。
如图2所示:通过在纵向拉伸与横向拉伸、牵引与收卷工序间,各加装一套静电消除系统,通过一套电气控制系统实时控制,并采用一独立隔房把纵横向拉伸、牵引、收卷与投料、挤出、铸片、分切等工序间隔开,同时,加装一套温湿控制系统,确保隔房温度保持恒温状态,避免再次由于环境温度对薄膜静电造成影响,通过此种方法实施,与改造之前未加装静电消除系统时,薄膜产生的静电较大,而改造之后通过我们实时检验薄膜表面静电明显减少,又提高静电贴膜铸片效果,满足生产要求。
同时,分切设备张力控制系统也单独通过隔房隔开,在薄膜分切过程中,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实时控制调整,并记录薄膜分切时设备系统显示参数,进一步优化调整,使系统分布参数由改造前阶梯状向上延伸调整为抛物线状向上延伸,克服张力问题。
具体工作过程:
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同时连接控制纵横向拉伸系统、牵引收卷之间的静电消除系统,达到实时控制,可有效减少薄膜表面静电,从而提高静电贴膜铸片效果,满足生产要求;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实时控制连接分切设备张力控制系统,优化调整系统分布参数为抛物线状向上延伸,克服张力问题;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隔房内温湿控制系统,保持隔房一直处于恒温状态,避免环境温度对薄膜静电再一次造成影响,造成产品浪费,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预期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7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