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轮发电机组乏汽冷却降压及热能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6067.4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0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陶圣昌;梅义国;陶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圣昌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F01K1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章艳荣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轮 发电 机组 冷却 降压 热能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轮发电机组乏汽冷却降压及热能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发电厂汽轮机凝汽器的冷却、降压是采用大型凉水塔、凉水池及空气冷却方式,以此来保证凝汽器内压力维持在15~35Kpa应用范围内工作。发电机组发电量越大,所配置的冷却系统投资和运行费用就越高。以高耸入云的凉水塔冷却,其运行方式为动力循环水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向下喷洒,经自然通风满足冷却的目的。但运行系统为开式与大气相通,通风过程水的飘逸量为1%~3%,水资源浪费较大。凉水池一般为小型发电机组,且自然冷却方法效果相对较差。空气冷却方式现在水资源较为紧缺的地区扩大应用,但在夏季气温较高的环境下,集中式空气冷却形成的热岛效应,冷却效果不理想。凝汽器压力变高,使发电效率明显下降。发电量不足,影响电网不平衡等不利因素产生。在我国十一、十二五期间,国家相继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及政府扶持资金等产业政策,促使企业进行产业调整,推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科学发展战略。
针对我国电力企业、数千家发电企业在满足发电工艺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无论采取了哪种形式降温冷却,其冷却热均未被利用,同时冷却热直接排入大气,形成热岛效应,对人类自然居住环境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轮发电机组乏汽冷却降压及热能回收系统,使其运行成本降低,热能得到回收利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发电机组凝汽器和真空热能接收器,真空热能接收器包括有密封罐体,密封罐体与发电机组凝汽器的乏汽出口连接,密封罐体中设有至少一个换热管,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均位于密封罐体外,密封罐体上连接有抽气装置,密封罐体的底部设有排水装置。
为了取得较好的降温降压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闭式水循环冷却器,所述的换热管至少有两个,其中一个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均连接闭式水循环冷却器。
为了实现水喷淋散热,所述的闭式水循环冷却器包括塔体,塔体内设有水循环喷淋装置,所述的连接密封罐体和闭式水循环冷却器的换热管的进口伸入到塔体内的底部,该换热管的出口伸入到塔体中,该换热管上设有第一循环泵。
为了强制通风 ,所述的塔体的顶部设有通气口,通气口设有排气扇。
所述连接密封罐体和闭式水循环冷却器的换热管上连接有稳压装置。从而保证该换热管中的水压稳定,使得降温降压效果稳定。
为了取得更好的喷淋散热效果,所述的水循环喷淋装置包括喷头、吸水管和第二循环泵,吸水管的下端与塔体的底部连通,吸水管的上端连接喷头,第二循环泵设置在吸水管上。
为了便于排放凝结水,所述的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和设置在排水管上的阀门,排水管连接有密封罐体的底部。
为了具有两个以上工艺及生活用热取热接口,所述的换热管有三个。
为了具有较好的抽气效果,所述的抽气装置为由多台抽气泵并联组成的真空抽气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真空热能接收器将发电机组凝汽器的高温高压乏汽转移出来,使得发电机组凝汽器内乏汽维持在合适的压力区间,以保证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通过在换热管中加入水,将引入真空热能接收器的乏汽进行降温,并且能同时产生热水,其回收热能用于工艺及生活供热,达到热能回收利用的目的。并且通过采用闭式水循环冷却器,能取得更好的降温降压效果。以利于气体的安全排放。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冷却降温工艺要求的同时,做到热能回收利用、节能减排,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发电机组凝汽器,2、真空热能接收器,3、真空抽气机组,4、闭式水循环冷却器,5、换热管Ⅰ,6、稳压装置,7、排水管,8、换热管Ⅱ,9、换热管Ⅲ。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它包括发电机组凝汽器1、真空热能接收器2、真空抽气机组3、闭式水循环冷却器4、换热管Ⅰ5、稳压装置6、排水管7、换热管Ⅱ8和换热管Ⅲ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圣昌,未经陶圣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6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