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尘袋及设置有该集尘袋的吹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5991.0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6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松;庞晓丽;钟红风;徐静涛;吴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3/28 | 分类号: | B65D33/28;B65F1/00;E01H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尘 设置 吹吸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尘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集尘袋的吹吸机上。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户外清洁工具,主要用于落叶的清理和收集,如吹吸机,它通过吹风将树叶吹走,或通过吸风将树叶收入集尘袋中。
吹吸机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马达、由马达旋转产生气流的风扇、设置于壳体内设有吸吹功能转换机构,壳体上设有吹尘管和吸尘管以及出尘管,出尘管上连接有集尘袋,用于收集由吸风管吸入的落叶、碎屑、灰尘等垃圾。壳体上还设有用于控制转换机构在吹气模式和吸气模式下进行转换的控制按钮。当处于吹气模式时,从吹尘管中吹出高速气体将散落与地面的树叶进行吹拢聚堆;当处于吸气模式时,在风扇的高速旋转下,形成吸气气流将地面上的落叶、碎屑、灰尘等一起吸入吸尘管,最后进入集叶袋。
目前应用在吹吸机上的集尘袋,一部分采用一次性集尘袋,这种集尘袋无需倾倒垃圾,但需要经常拆换,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成本,有些则采用一些帆布类透气性材料制成的,当垃圾收集到一定程度后再倾倒进垃圾桶中。但由于该种集尘袋未设置专门倾倒口或设计不合理,则导致清理垃圾时,倾倒口不够大,倾倒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清理垃圾的集尘袋。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吹吸机,该吹吸机具有方便清理垃圾的集尘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集尘袋,可连接在吹吸机上,包括袋体、设置在所述袋体上的连接口、袋口以及用于密封袋口的密封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口用于与吹吸机连接,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袋体上第一、第二密封条、将所述第一、第二密封条相互锁紧和释放的锁紧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条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地与所述第二密封条的一端连接;所述锁紧机构设置在第一密封条的另一端和第二密封条的另一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集尘袋,由于将锁紧机构设置在两密封条的端部,只需操作者单手就可以实现密封和打开袋口,操作非常方便。
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密封条上的锁紧件、活动设置在第二密封条上的锁紧钮、以及弹性元件,其中锁紧件与锁紧钮配合,第一、第二密封条相互锁紧;锁紧件脱开与锁紧钮的配合,第一、第二密封条分开,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力则促使锁紧钮始终朝向与锁紧件相配合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锁紧钮通过枢轴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条上。
优选的,所述枢轴的轴线与所述销轴的轴线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枢轴的轴线与所述销轴的轴线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第二密封条上可相互扣合的两球体。
优选的,所述袋体的内侧连接有防尘条,在所述锁紧机构将所述第一、第二密封条相互锁紧时,所述防尘条位于第一、第二密封条之间。
优选的,所述袋口上连接有刚性的密封边。
优选的,所述袋体包括第一、第二侧边以及连接第一、第二侧边的连接侧边,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条设置在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二密封条设置在第二侧边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另一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吹吸机,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吸尘管和排尘管,其中所述吸尘管用于吸尘,所述排尘管与上述的集尘袋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吹吸机连接有集尘袋,且该集尘袋将锁紧机构设置在两密封条的端部,只需操作者单手就可以实现密封和打开袋口,操作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尘袋和吹吸机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集尘袋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集尘袋的密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袋的局部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密封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密封装置的立体图,此时锁紧机构将第一、第二密封条相互锁紧。
图7为图6所示的密封装置的又一立体图,此时锁紧机构释放第一、第二密封条。
其中:
30.壳体 32.吸尘管 34.吹尘管
36.吸管入口 38.吹管入口 40.排尘管
42.集尘袋 43.袋体 44.排尘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5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