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玉米-大豆间作的播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5433.4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1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钰;梅林森;吴雨珊;龚万灼;崔亮;刘卫国;王小春;雍太文;杨峰;武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06 | 分类号: | A01C7/06;A01C7/20;A01C15/00;A01C5/06;A01C5/08;A01C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玉秋;郝鹏 |
地址: | 625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玉米 大豆 间作 播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机,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玉米和大豆间作的播种机。
背景技术
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带状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间作套种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其也可称为立体农业。间作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增效措施。间作是指在同一块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间作套种能够合理配置作物群体,可用地养地相结合,避免各种作物争地的情况,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可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实现一季多收、高产高效;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害。
将禾本科等作物与豆科进行间套种植是世界公认的最佳种植模式,我国以西南、西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种植,适宜间套种面积1.4亿亩。近几年,间作套种技术已经得到普遍的推广,尤其是玉米-大豆等粮食兼经济作物的间作套种技术。该技术大量增加了我国大豆的产量,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现有玉米种植面积5亿亩,净作大豆种植面积1.2亿亩,两者共计6.2亿亩。若能全部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实现玉米总产2.4亿吨、大豆总产6200万吨,能够完全满足我国未来的粮豆需求,有效解决粮油矛盾,保证国家粮油安全。
几十年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实践充分证实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思想的精辟和深远战略意义。玉米和大豆间作也只有实现机械化种植,才能在我国全面推广,尤其是在我国北方。
我国北方地区农作物种植多为平原地区,其机械化程度较高,通常采用播种机来进行不同农作物的间作播种。为保持较高的播种效率,北方平原地区应当采用可一次性播种4、6、8行,甚至10行的大型播种机。播种4行,播种方式为“玉米—大豆—大豆—玉米”(玉米和大豆的位置可互换,即“大豆—玉米—玉米—大豆”,下同);播种6行,播种方式为“玉米—大豆—大豆—玉米—玉米—大豆”;播种8行,播种方式为“玉米—大豆—大豆—玉米—玉米—大豆—大豆—玉米”;玉米与玉米、大豆与大豆之间行距40cm,玉米与大豆之间行距60cm,完成一次播种作业后逆向间隔40cm进行第二次作业。鉴于所有排种单体均用U形卡连接于机架上,其40cm和60cm的行距并不是固定的,播种行距可根据农艺需要调整;玉米播单粒、双粒时窝距分别为16cm、33cm,大豆播单粒、双粒时窝距分别为8cm和16cm。但现有的播种机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不能与玉米—大豆间作的农艺措施配套,效率还比较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玉米-大豆间作的播种机,其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和大豆的间作播种的效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一种用于玉米-大豆间作的播种机,所述播种机包括有机架、地轮、种箱、肥料箱、排肥器、若干排种器、施肥开沟器、播种开沟器以及链传动机构;所述排肥器和施肥开沟器安装于机架前端的下部,所述排种器和播种开沟器安装于机架下方的中部,所述地轮安装于机架下部的后端;所述肥料箱和种箱位于机架的上部;所述排肥器的进口与肥料箱的出口连接,所述排肥器的出口与施肥开沟器连接;所述排种器的进口与种箱连接;所述排种器与播种开沟器连接;所述链传功机构包括有第一主动轮和若干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若干从动轮分别设置在排肥器、排种器和地轮上,从而形成排肥器从动轮、排种器从动轮和地轮从动轮;所述排肥器从动轮通过活动 链条与第一主动轮连接,所述排种器从动轮通过活动链条与第一主动轮连接,所述地轮从动轮通过活动链条与第一主动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种器的进口与种箱通过导种管相连接,所述排种器安装在播种开沟器上。
优选的,所述播种开沟器连接有播种开沟器底座,所述排种器与播种开沟器底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变速器,所述变速器上设置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通过活动链条连接;所述地轮从动轮通过活动链条与第二主动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架后端设置有弹簧装置,所述弹簧装置与地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地轮上设置有若干排钉齿。
优选的,所述若干排钉齿为错位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54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