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味粉尘吸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5097.3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0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阳市凤文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46/00;B01D46/42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丁秀丽 |
地址: | 354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味 粉尘 吸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味粉尘吸收器。
背景技术
油漆、涂料等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粉尘或挥发出有害人体健康的气体,产生的粉尘和挥发出的气体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且有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净化气体和粉尘的气味粉尘吸收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气味粉尘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吸气管道、带有中空腔体的净化容器、连接管道、抽气机以及排气管道;所述吸气管道的出气口与净化容器中空腔体相连通,净化容器与抽气机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抽气机的侧壁上且与抽气机相连通。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抽气机将气体和粉尘吸入到装有活性炭的净化容器中,将吸入的气体和粉尘进行净化后排放到室外的高空中,避免了有害气体和粉尘的直接排放,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味粉尘吸收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吸气管道,2净化容器,3连接管道,4抽气机,5排气管道,6密封盖,7固定支撑架,8支撑杆,9连接杆,1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味粉尘吸收器的实施例示意图。
一种气味粉尘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吸气管道1、带有中空腔体的净化容器2、连接管道3、抽气机4以及排气管道5;所述吸气管道1的出气口与净化容器2中空腔体相连通,净化容器2与抽气机4之间通过连接管道3连接,所述排气管道5的一端连接于抽气机4的侧壁上且与抽气机4相连通。使用过程中,通过抽气机4的运转,将气体和粉尘通过吸气管道1吸入到净化容器2中,净化容器2内装有活性炭,活性炭将吸入的气体和粉尘进行净化后通过排气管道5排出,避免了将有害气体和粉尘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保护环境。
所述吸气管道1与净化容器2中空腔体的上部相连通;所述连接管道3的一端与净化容器2中空腔体的底部相连通,另一端与抽气机4的进气端连接。
所述净化容器2的顶部设有可启闭的密封盖6,净化容器2的下方设有用于固定支撑净化容器2的固定支撑架7。所述密封盖6对净化容器2起到了密封作用。通过可启闭的密封盖的设置,可对净化容器内的净化物质进行添加或清理。
所述吸气管道1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吸气管道1的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与固定支撑架7之间通过连接杆9连接。
所述抽气机4的下方还设有用于支撑抽气机4的支撑座10。抽气机4为离心式抽气机。
所述吸气管道1的吸气口朝下,所述排气管道5的另一端通向室外。通向室外的排气管道5可与竖向设置的管道连接,将净化过滤后的气体和粉尘排放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阳市凤文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建阳市凤文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5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导电聚合物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磁芯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