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化微波收发两用插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4750.4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9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陆青松;陈文明;林义;唐日英;龙永旺;吴绪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南方通信设备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9/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欧阳波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一体化 微波 收发 两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一体化微波收发两用插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电路、软件、结构这三部分。相同的功能的设备,外型美观、制造精良、价格低廉者,竞争力就强。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是研制各种类型电子设备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保证电子设备的优良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数字微波通信设备的研制开发中,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分散的电子器件、功能模块从物理上组合成一个有机、有序、系统功能齐全的具体设备;并按实际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技术指标的实现。插箱是用于在机架或机柜上组合安装的机箱,是保护和安装电子设备内部各种电路单元、元器件及机械零部件的重要结构。
传统的插箱主要分为薄板折弯插箱、型材弯制插箱和铸造插箱等三种。前两种插箱的优点是制造方便、重量轻,发信单元、收信单元、电源与双工滤波器四大部分通常置于同一个平面空间,装配及维护简便。但这两类插箱因各部分组件处于同一平面空间,彼此会产生干扰,电磁兼容性较差;而且由于这类插箱的外形均为平板形式,很难增加其表面积,其内的发热元器件通过机壳向外界传递热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铸造插箱可以整体铸造,亦可由压铸面板、底座等组合而成。整体性能好,精度高,适合成熟的、大批量的产品生产。缺点是受铸造条件的制约、成本高,生产准备周期长等,故一般较少采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多功能一体化微波收发两用插箱,箱体分为相对独立的四腔,各功能单元(如发信单元、收信单元、双工滤波器和电源模块)分处各腔,相互的电磁干扰少,有效地提高整机设备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多功能一体化微波收发两用插箱,包括外形为长方体的箱体和封闭插箱腔体的盖板。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前方为面板,后方为背板,箱体的长、宽、高分别为L、W、H,箱体有4个腔体,箱体左右两侧面的长方体凹腔为左、右腔,左、右腔的深度为箱体宽度W的1/5至1/4,左、右腔的上下壁、即箱体的上、下端板,厚为4~6mm;左、右腔的前壁、即箱体的面板、厚为2~3mm;左、右腔的后壁、即箱体的背板,厚为4~6mm;箱体上方两侧上端板之间的长方体凹腔为上腔,箱体下方两侧下端板之间的长方体凹腔为下腔。上、下腔的宽度为箱体宽度W的1/3至1/2,上、下腔的深度为稍小于箱体高度H的一半,为H/2-(4~6mm)。上、下腔之间为水平分隔壁,其厚度为4~6mm。左、右腔与上、下腔之间为竖直分隔壁,其厚度为4~6mm。
每块竖直分隔壁上、下各有1~3个过线孔。过线孔的大小、形状与位置,方便各功能单元之间的电缆及线缆连接,并兼顾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左、右、上、下4块盖板分别封闭左、右腔和上、下腔。
左、右腔的上、下和前沿口以及上下腔的左、右和前沿口均有高度与宽度为1~3mm的台阶式止口,各盖板嵌于各腔体沿口的止口、与箱体外壁固定连接,各盖板表面分别与所处的左、右侧面或上、下端板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箱体的上、下腔两侧的上、下端板外表面各有1道与面板垂直的导轨槽,以便插箱自如进出机柜,并准确地定位。
箱体的背板有多个插座安装孔位,用于安装各功能单元的接口,包括射频输出/输入、中频输入、中频输出、电源输出插座及接地柱。
箱体竖直分隔壁的外侧面,箱体的上、下端板外表面以及在箱体的背板外表面,分别有深度为1.5mm~4mm的凹槽多个;箱体的上、下两腔之间的水平分隔壁上有2~4个通孔,这些凹槽和通孔可减轻箱体的重量,增加表面积有利于散热,并且提高插箱整体的刚度。
面板的中央固定有把手,面板上还设有一指示灯。
面板上、下边超出箱体上、下端板外表面15mm~22mm,面板左、右边超出箱体左、右侧面2mm~8mm。当插箱插入机柜,面板卡在机柜边框上,便于插箱定位准确。
本插箱箱体的宽、高及长的比例为(0.9~1):(1.1~1.2):(0.9~1),即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均衡,便于系统设备的合理布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南方通信设备工程公司,未经桂林南方通信设备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47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