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能扳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4744.9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1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杰;马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东辉 |
主分类号: | B25B13/04 | 分类号: | B25B13/04;B25B13/00;B25B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能 扳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工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
常见的扳手有呆扳手、活扳手、钩型扳手、套筒扳手、内六角扳手、扭力扳手等。这些种类的扳手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的弊端:第一,上述扳手在使用时均需要人手握着扳手把绕着螺母来回摆动,效率较低;第二,上述扳手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在不同的工作场合,需要不时地更换扳手;第三,当遇到一些狭窄的区域,上述扳手将难以使用;第四,当螺母或螺杆周围有尖锐的物体,使用上述扳手会增加人手受伤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全能扳手,用以提高使用工作效率,并解决狭窄空间下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同时降低工作时人手受伤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能扳手,它包括:手柄、传动机构、顶插套、侧插套、插头插套、接插头和壳体;
传动机构包括:纵向传动轴、横向传动轴、锥齿轮A、锥齿轮B、斜齿轮A、竖轴、斜齿轮B、链轮A、链条、输出轴和链轮B;连接关系为:纵向传动轴与横向传动轴垂直设置,纵向传动轴套接有锥齿轮A,横向传动轴套接有锥齿轮B与斜齿轮A,其中锥齿轮A与锥齿轮B相互啮合;竖轴上套接有斜齿轮B与链轮A,其中斜齿轮B与斜齿轮A相互啮合;输出轴上套接有链轮B;链轮B与链轮A通过链条实现传动;
顶插套安装于纵向传动轴的顶端,侧插套的数量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横向传动轴的两端;插头插套安装于输出轴的一端;
传动机构安装在壳体内,壳体上留有顶插套、侧插套与插头插套的装配口;接插头安装在插头插套上,手柄安装于顶插套或侧插套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设有手柄,使用时只需连续转动手柄即可,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可以更换不同长度手柄,并且手柄可随意安装在本装置的顶插套或侧插套上,满足了三个不同方向上使用的要求;
(3)本装置的可任意配合不同接口的接插头,可以适用于各种型号的螺母,使用时不需要更换扳手;
(4)本装置的壳体体型可任意调整,可适合不同工况环境下工作;
(5)在使用过程中本装置的壳体部分静止不动,只需小范围的快速转动手柄,即可实现螺母的拆卸或安装,从而将人受伤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6)接插头前端形状根据所需要拆卸的零件而定,将前端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即可适用于不同的零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接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柄、2-顶插套、3-纵向传动轴、4-侧插套、5-横向传动轴、6-锥齿轮A、7-锥齿轮B、8-斜齿轮A、9-竖轴、10-斜齿轮B、11-链轮A、12-链条、13-输出轴、14链轮B、15-插头插套、16-接插头、17-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一种全能扳手,它包括:手柄1、传动机构、顶插套2、侧插套4、插头插套15、接插头16和壳体17;
参见附图2、3,传动机构包括:纵向传动轴3、横向传动轴5、锥齿轮A6、锥齿轮B7、斜齿轮A8、竖轴9、斜齿轮B10、链轮A11、链条12、输出轴13和链轮B14;连接关系为:纵向传动轴3与横向传动轴5垂直设置,纵向传动轴3套接有锥齿轮A6,横向传动轴5套接有锥齿轮B7与斜齿轮A8,其中锥齿轮A6与锥齿轮B7相互啮合;竖轴9上套接有斜齿轮B10与链轮A11,其中斜齿轮B10与斜齿轮A8相互啮合;输出轴13上套接有链轮B14;链轮B14与链轮A11通过链条12实现传动;
顶插套2安装于纵向传动轴3的顶端,侧插套4的数量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横向传动轴5的两端;插头插套15安装于输出轴13的一端;
传动机构安装在壳体17内,壳体17上留有顶插套2、侧插套4与插头插套15的装配口;接插头16安装在插头插套15上,手柄1安装于顶插套2或侧插套4上。
当需要卸下螺母时,视工作环境的不同,将手柄1安装于顶插套2或侧插套4上,转动手柄1,带动锥齿轮A6或锥齿轮B7旋转,将动力传递给斜齿轮A8,带动竖轴9的斜齿轮B10转动,将动力通过斜齿轮B10传递给竖轴9,带动竖轴9上的链轮A11,通过链条12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13,带动插头插套15旋转,最后将动力传递给接插头16,接插头16带动螺母旋转,从而将螺母拧下。
参见附图4,手柄1的底部为矩形块,顶插套2与侧插套4的插套内部为矩形插槽。
参见附图5,接插头16的一端为矩形块,插头插套15的插套内部为矩形插槽;接插头16的另一端根据需要拆卸的零件形状而定,本例中针对螺母设计成内六角形,如果针对一字形或者米字形螺丝,只需将前端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东辉,未经马东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47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痛无手术治疗淋巴肿瘤和囊肿验方组成及制备使用方法
- 下一篇:颈椎病热疗药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