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越野车用热水淋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244480.7 | 申请日: | 2013-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2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孙波;陈庆樟;李晨明;于秋泳;朱城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A47K3/28 | 分类号: | A47K3/28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越野车 热水 淋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类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越野车用热水淋浴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2011年,我国进口原油2.18亿吨,同比增长19.8%,石油对外依存度约为55%。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和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在我国的石油消费结构中,汽车产品消耗了约60%的石油资源,因此,汽车的节能任务十分艰巨。
目前,汽油机的热效率约为20%-30%,柴油机的热效率约为30%-45%,燃烧产生的热量大多以循环冷却水和排气余热等形式排出,随着人们对汽车节能、环保、安全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高效可靠的汽车排气余热利用装置,已经成为汽车节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于发动机余热利用早有研究,在发动机余热中,发动机冷却水可以占到40%,利用潜力巨大,然而利用箱中冷却水能量给水加热,会造成水箱中水温过低,导致发动机工作温度不在最佳工作温度状态,可能致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排气品质变差等一系列问题。在现有的发动机排气余热装置中,通常采用铜管缠绕在发动机排气管外围,排气管与热交换水管之间为线接触,热交换率低,而排气余热的回收利用率低下是当前技术的瓶颈。
如何能够有效地回收利用发动机排气余热,则可有效利用发动机多余的热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是本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越野车用热水淋浴装置,它不仅热交换效率高,能够充分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加热水,有效地节约能源,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而且提升了汽车生活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越野车用热水淋浴装置,其特点是:包括热交换器、车载保温水箱、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温控开关、恒温控制开关、折叠便携水箱和淋浴喷头,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管、紫铜丝、保温层和保温棉,所述的热交换管采用紫铜管缠绕在发动机排气管的外壁上,所述的紫铜丝同样缠绕在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的外壁上且位于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所述的保温层采用耐高温的石棉纤维包覆在所述的热交换管和紫铜丝外,所述的保温棉包覆在所述的保温层外,所述的热交换管的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水泵连接,所述的第一水泵通过管路由第一快速接头与车载保温水箱连接,所述的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通过管路由第二快速接头与车载保温水箱连接,在热交换管的一端与第一水泵之间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温控开关,所述的恒温控制开关通过管路与第二水泵连接,所述的第二水泵通过管路由第三快速接头与车载保温水箱连接,所述的折叠便携水箱通过管路与第三水泵连接,所述的第三水泵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恒温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的淋浴喷头通过管路由第四快速接头与所述的恒温控制开关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载保温水箱采用抗振高压保温水箱。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载保温水箱在高度方向的顶部分别设有气压平衡阀和注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载保温水箱在型腔内增设有隔板。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首先,由于在热交换管之间增设了传热系数较高的紫铜丝,使原来的线接触变为面接触,直接提高了传热效率,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加热水;其次,在热交换器与水箱之间需有作为动力装置的水泵作为循环水提供循环动力,在系统工作一段时间后,水箱中的水温上升,当达到较高温度后,水温上升趋势减缓,为防止水温过高而在管路中加装温控开关,一方面可以使水箱中的水温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同时也可以节约驱动水泵的电能;第三,各管路间采用快速接头连接,在装置不用的时候,可以方便拆卸,节约汽车后备箱空间和减轻汽车自重;第四,在水箱上设置气压平衡阀,当水箱中的压力过高时,高压气体可以从气压平衡阀中泄出,以确保使用安全;第五,在水箱中增设隔板,以使汽车在颠簸路况下,减小水的振荡;第六,本装置能提高外出生活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交换器安装于发动机排气管上的立体剖视图。
图中:1.车载保温水箱、11.气压平衡阀、12.注水口、13.隔板、14.第一快速接头、15.第二快速接头、16.第三快速接头;2.第一水泵;3.温控开关;4.热交换器、41.热交换管、42.紫铜丝、43.保温层、44.保温棉;5.第二水泵;6.恒温控制开关;7.淋浴喷头、71.第三快速接头;8.第三水泵;9.折叠便携水箱;10.发动机排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44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