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配酸系统用配酸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3807.9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6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汪群华;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21424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系统 用配酸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配酸系统中所使用的配酸罐。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的电极是由铅和铅的氧化物构成,其电解液是硫酸的水溶液。铅酸蓄电池以其电压稳定、价格便宜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在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配酸是极其重要的步骤。目前,配酸通常使用配酸系统进行。如图1所示,配酸系统通常包括:配酸罐1、冷却装置2、配酸泵3、注酸管4、注水管5、液位计6、酸液输出管7、酸液返回管8;注酸管4的一端与外部储酸装置相连通,另一端由配酸罐1的上部伸入到配酸罐1中,并延伸至其底部。其工作过程为:首先,在配酸罐1中注入设定体积的纯水,再由外部储酸装置通过注酸管4将设定体积的浓酸注入到配酸罐1中,在配酸罐1中纯水与酸混合,配置成设定浓度的酸液。由于浓酸与水混合要放出大量的热,在混合过程中,配酸泵3要不断的将配酸罐1中的混合液经酸液输出管7抽出,并泵入冷却装置2中对其冷却,并在冷却后再经酸液返回管8送回到配酸罐1中,直至配置出具有所需浓度的酸液,最后,再由配酸泵3将配好的酸液经酸液输出管7泵出,输送给后续用酸设备使用。
现有技术中的这种配酸罐虽能够配置设定浓度的酸液,但因浓酸与纯水的混合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混合初期的酸液会向四周发散,而不能被及时被送出进行冷却,因而,为避免温升过高,只能降低浓酸注入纯水的速度,由此降低了生产效率。另外,由于配酸罐的体积较大,需要长时间循环才能使酸液浓度分布均匀,也影响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铅酸蓄电池配酸系统所存在的配酸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配酸系统用配酸罐。该配酸罐通过在罐底部设置混合器,使浓酸和纯水在混合器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空间内进行混合,既为将刚混合的酸液及时输出进行冷却处理创造了条件,又将混合时产生的热量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减小了对周围酸液的影响,保证了酸液配置的高效进行。
本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配酸系统用配酸罐,该配酸罐用于混合浓酸和纯水,以生产设定浓度的酸液;其包括:配酸罐本体,用于向配酸罐本体中注入浓酸的注酸管,用于将混合后酸液输出的酸液输出管,设置在配酸罐本体内用于混合纯水和浓酸的混合器;其中,
所述混合器包括筒状壳体,筒状壳体内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横隔板,每个横隔板均遮挡筒状壳体的部分横截面,并且相邻横隔板所遮挡的部分横截面沿筒状壳体横截面的周向相错排列,由此在筒状壳体内形成从其一端到其另一端的迷宫式通道;
所述注酸管和所述酸液输出管分别与所述筒状壳体内的所述迷宫式通道的两端相接;筒状壳体的两端带有端板,其中,与注酸管相接一端的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配酸罐本体内的空间相连通的缺口,与酸液输出管相接一端由端板进行封闭。
进一步,所述注酸管和所述酸液输出管均与所述筒状壳体的侧壁相连接;筒状壳体两端的端板及所述若干个横隔板均固定在沿筒状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杆件上,并通过沿筒状壳体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杆件,完成端板和横隔板在筒状壳体上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所述注酸管和所述酸液输出管均与所述筒状壳体的侧壁相连接;筒状壳体与所述酸液输出管相接一端的端板与筒状壳体固定连接,筒状壳体与所述注酸管相接一端的端板及所述若干个横隔板均固定在沿筒状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杆件上,并通过沿筒状壳体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杆件,完成相应端板和横隔板在筒状壳体上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所述筒状壳体为圆筒状,所述杆件位于筒状壳体的轴线上。
进一步,所述若干个横隔板均为半圆形,并且相邻的横隔板之间周向相错180°。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配酸罐中设置专门的混合器,将浓酸直接输入到混合器中,使浓酸和纯水在混合器内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进行混合,并且利用混合器内部的迷宫式通道,强迫浓酸与纯水一边流动一边混合,既保证了浓酸与纯水快速充分混合,又保证刚混合和处于混合中的酸液全部被送出进行冷却处理,因而为酸液配置的高效进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铅酸蓄电池配酸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酸罐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配酸罐1中混合器9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混合器9内横隔板组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5为端板9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横隔板95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横隔板96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混合器9内横隔板组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9为横隔板97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横隔板98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横隔板99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38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安全座椅框架锁定机构
- 下一篇:儿童安全座椅档位槽下置式角度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