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机床油管加工导套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2970.3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2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冯杰;郭文红;王雷;刘慧;张少锋;谢建雷;马春莉;戚宝建;王绍军;樊金侠;郎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渤海石油装备(天津)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12 | 分类号: | B23Q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唐维宁 |
地址: | 3002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机床 油管 加工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机床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控机床油管加工导套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管加工设备主要以长城机床厂7910、7915为主,该机床加工时以主轴旋转形式加工。管料靠料架辊道设备自动投放,再由前后卡盘卡爪及定尺装置实现定位。由于投送料速度较快,管端抖动厉害,加工完毕后管料送出主轴时,管端螺纹会因为与卡盘爪干涉产生划伤、磕扣的现象,尤其是在加工加厚油管时,螺纹划伤、磕扣的问题比较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数控机床加工油管类长圆工件时,管端螺纹与卡爪干涉产生划伤、磕扣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控机床油管加工导套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数控机床油管加工导套辅助装置包括前卡盘、后卡盘,前卡盘的卡盘爪固定卡住前导套,后卡盘的卡盘爪固定卡住后导套,待加工油管的两端分别位于前导套、后导套内;前导套和后导套的内孔右端为外大内小的圆锥孔,沿圆锥孔小端至左为直孔,直孔的直径大于油管直径5-7mm。前导套和后导套两端的倒角为圆弧面。前导套和后导套的外径小于机床主轴通孔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防止螺纹加工完毕后的划伤、磕扣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数控机床油管加工导套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卡盘,2.前导套,3.油管,4.后卡盘,5.后导套,6.圆锥孔,7.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列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发明的精神,都应该包括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数控机床油管加工导套辅助装置,包括前卡盘1、后卡盘4,前卡盘1的卡盘爪固定卡住前导套2,后卡盘4的卡盘爪固定卡住后导套5,待加工油管3的两端分别位于前导套2、后导套5内;
所述前导套2和后导套5的内孔右端为外大内小的圆锥孔6,沿圆锥孔6小端至左为直孔7,直孔7的直径大于油管直径5-7mm。前导套2和后导套5的外径小于机床主轴通孔内径。
为了防止前导套2和后导套5将油管3划伤,前导套2和后导套5两端的倒角均加工为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数控机床油管加工导套辅助装置,前导套2、后导套5分别由前卡盘1和后卡盘4卡紧固定。前导套2的外径小于主轴通孔内径0.5~1mm,内径大于所加工油管3端部的外径上限5~7mm,单端锥面口的延展外径小于卡盘卡爪松开后的通孔内径2~5mm;后导套5的的外径小于主轴通孔内径0.5~1mm,内径大于所加工油管端部的外径上限5~7mm,单端锥面口的延展外径小于卡盘三组卡爪松开后的通孔内径2~5mm。该装置主要用于防护螺纹加工完毕后的划伤、磕扣问题。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而非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很多替代实施例而不脱离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渤海石油装备(天津)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渤海石油装备(天津)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29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