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9310.X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3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鲁亚君;王建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肱骨 近端翼式 解剖 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属于解剖钢板领域。
背景技术
肱骨近端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4%~5%。特别是粉碎性骨折或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有效的固定可提供早期的肩关节功能锻炼。采用的手段有很多种,从固定的强度来说,钢板的固定较为可靠,一般采用匙形、三叶形或锁定钢板治疗。但现有的肱骨近端解剖钢板中,有些在其近端部分设有一个突出部,有些只能外侧并临近大结节固定。其与钢板主体所形成的是线状的固定,左右方向并没有固定住。实际手术后少数患者易产生骨折块再移位,固定失败并造成肱骨头内翻引起并发症。同时肩关节上举过程中,突出部或钢板近端易与肩峰撞击导致疼痛,使患者上肢的活动范围受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能够避免钢板对肩峰下的撞击,防止肱骨头内翻。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包括移行区和远端区,该移行区的近端部分包括向左上方延伸的左翼部,以及向右上方延伸的右翼部。所述左翼部和右翼部之间形成凹陷部。所述移行区的厚度由远端至近端逐渐变薄。所述移行区远端部分的宽度由远端至近端逐渐变宽,并逐渐延伸至左右翼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翼部和右翼部上设有近端固定孔。所述远端区上设置有远端固定孔。所述移行区上还设有微调孔和缝合固定孔。该解剖钢板为钛合金。所述移行区的长度为39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凹陷部,避免了肩关节上举过程中与肩峰的撞击,减少了患者疼痛。左右翼部与远端区形成的三角形固定将骨折块牢固的包裹在钢板内,不会产生再移位。同时左右翼部厚度较薄,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有利于重建良好的肱骨颈干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行区和远端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同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说明书、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书中,除了明确说明之外,靠近肩胛骨肩峰的一端称作“近端”,远离肩胛骨肩峰的一端称作“远端”。肱骨近端主要包括半球形的肱骨头以及大结节、小结节。在大小结节和肱骨头之间还有一道解剖颈,该解剖颈在人发育时是软骨组织用于生长出新的骨骼,成年后逐渐硬化变为肱骨的一部分。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由近端至远端地分为移行区A和远端区B。远端区B为长条状,其与肱骨的主体部分贴合,并沿着肱骨的长度方向延伸。在远端区B设有三个远端固定孔1。该远端固定孔1提供了三个不同的骨钉安装位置,提供骨折线远端的固定。
移行区A安装在肱骨的近端部分,该部分有较大的弯曲。因此移行区A由远端至近端逐渐变薄,使得移行区A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移行区A的远端部分设有微调孔2,微调孔2为长形的通孔,可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固定方向,使骨钉在孔内找到最佳的安装位置。微调孔2内的骨钉起到改变整个钢板弯曲程度的作用,以贴合肱骨近端的大小结节和肱骨头所形成的弯曲表面。移行区的中部设有中心孔9,在中心孔的近端一侧还设有三个缝合固定孔4。缝合固定孔4在手术安装钢板后,由缝合线连接到软组织上,提供软组织修复后的固定点,使软组织与钢板构成一体。移行区A的近端部分向着左上方和右上方分别延伸出左翼部7和右翼部8。所述移行区A远端部分的宽度由远端至近端逐渐变宽,并逐渐延伸至左右翼部。左翼部7和右翼部8分别从左右两个侧面包裹肱骨近端,这样就与远端区B构成了一种Y形结构。左翼部7和右翼部8上均分别设有两个近端固定孔3,用于从肱骨近端的侧面安装骨钉,这样就与远端固定孔1内的骨钉形成了类三角形的稳定固定结构。通过选择不同的近端固定孔3可以依据患者肱骨头的大小调整左右翼部的开合程度,使之与肱骨近端完全贴合。上述结构将骨折块包裹的钢板内,且固定牢固不会产生再移位。移行区A总长度39mm,相比于现有技术,其左翼部7和右翼部8增加了移行区的长度以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左翼部7和右翼部8之间形成了凹陷部5,而现有技术中该位置为突出部,即钢板的近端部分,固定后邻近肩峰。在手术后一些患者肩关节上举过程中突出部会与肩峰发生撞击导致疼痛,从而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同时易引起固定松动失败造成肱骨头内翻并引起并发症。本实用新型取消了该突出部,保留肱骨大结节与肩峰间的正常解剖关系,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发生,而左翼部7和右翼部8提供了与原突出部相等同的固定作用。同时上一段所述的结构使得左右翼部与远端区B所形成弧形结构,有利于重建良好的肱骨颈干角。而良好的肱骨颈干角是稳定的内固定,以及预防术后肱骨头内翻的关键。整个解剖钢板采用钛合金材质,具有重量轻,不易被腐蚀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未经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93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化的甲阶酚醛树脂固化橡胶组合物
- 下一篇:气动配料单元和气动配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