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水下焊接的管卡式牺牲阳极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7545.5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7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声结;汪建明;王文龙;祁嘉朋;周东荣;张洪林;陈志坚;丘超鹏;谢庆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3/08 | 分类号: | C23F1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焊接 卡式 牺牲 阳极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免水下焊接的管卡式牺牲阳极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环境是严重的腐蚀环境,海水是最丰富的天然电介质,在海洋的表层海水中,正常的盐度变化在32%~37.5%,处于侵蚀性最大的范围,盐分中的氯离子会破坏和妨碍金属的钝化,称其为“金属病毒”,海洋石油工程钢结构大多均受海水或多雾的海洋大气侵蚀。在海洋环境中,钢铁的腐蚀速度大约是大气中腐蚀速度的10倍。据统计,海洋石油工程因为腐蚀带来的损失比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总和的6倍还多。
目前,为减少金属被腐蚀带来损失,海洋石油工程领域使用阴极保护方法,其中最多的两种阴极保护方法是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牺牲阳极保护方法,是采用一种比被保护的金属电位更负(化学性更活泼)的金属或合金与被保护的金属连接在一起,依靠该金属或合金不断地腐蚀溶解所产生的电流使其他金属获得阴极极化而受到保护的方法。这种自身被腐蚀的金属或合金,称为牺牲阳极。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方法因其无需外部电源、系统设计简单、安全可靠、无需维护、对监控要求低、安装简便等优点,在海洋石油工程领域被广泛使用。
然而,水下实现牺牲阳极块的安装大多采用水下焊接的方法,由于水环境及水下压力的存在,水下焊接过程与陆地有很大的差别。水下焊接技术难度高、焊接质量差,安装成本极其昂贵。
上述论述内容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可能与下面将被描述和/或主张的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相关的技术的各个方面,相信该论述内容有助于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因此,应了解是以这个角度来阅读这些论述,而不是承认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免水下焊接的管卡式牺牲阳极安装装置,其可实现牺牲阳极块在水下快速的安装拆卸,相比常规使用水下焊接安装大大节省了时间,并提高了安全性,简化了安装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免水下焊接的管卡式牺牲阳极安装装置,包括管卡和牺牲阳极块,所述牺牲阳极块设置在管卡上并与管卡导电连接。
其中,所述牺牲阳极块设置在管卡的外周面上。
其中,所述管卡内周设置有导电锥,导电锥与管卡导电连接。
其中,所述管卡上设置有螺孔,所述的导电锥设置有螺接在螺孔中的螺纹段。
其中,所述管卡由两个半环组成,两个半环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管卡由两个半环组成,两个半环的一端相铰接,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管卡由两个半环组成,两个半环的一端相铰接,另一端通过压把螺栓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牺牲阳极块和管卡通过焊接预先连为一整体,通过管卡可实现与水下被保护金属管件的快速固定,使得牺牲阳极块和水下被保护金属构件的导通,从而达到保护水下金属结构物免遭腐蚀损伤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牺牲阳极块在水下的高效安装并保持导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免水下焊接快速安装的特点,缩短了海上作业时间、减少了海上作业风险、降低了作业成本。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免水下焊接的管卡式牺牲阳极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1——管卡、2——牺牲阳极块、3——导电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免水下焊接的管卡式牺牲阳极安装装置,其可实现牺牲阳极块在水下快速的安装拆卸,相比常规使用水下焊接安装大大节省了时间,并提高了安全性,简化了安装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75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湿发热提花面料
- 下一篇:废润滑油再生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