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拼集合式地热垫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6982.5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8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柱林;马长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柱林 |
主分类号: | F24D3/12 | 分类号: | F24D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合 地热 垫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垫板,特别提供了一种可以进行拼接,安装方便的组拼集合式地热垫板。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供热装置也开始改朝换代。已经从传统的暖气片供暖变革为地热供暖,大大提高供暖效率,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地热的安装一直是个非常复杂、费时、费力的工序。
通常家庭安装地热的主要工序为:首先在平整的地面上铺装管线;然后用水泥夹固定地热管,以防管线的移位;在地热管线上铺装砂石,最后用混凝土铺装平整,整个工序下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浪费资源,而且由于地热管上面铺有厚厚一层砂石和混凝土,导致供热效率大大下降。后期地热安装开始单元拼接化,但是供热管的定位问题一直困扰着施工人员。
因此,如何能够简化地热安装的工序,提高供热效率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拼集合式地热垫板,以至少解决以往地热存在的安装过程复杂、供热效率低、费时、费力、费料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拼集合式地热垫板,该地热垫板由若干垫板单元拼接而成,且所述垫板单元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构成地热管线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口径宽度为10~30mm,垂直高度为15~30mm。
本实用新型中的组拼集合式地热垫板,将地热垫板进行单元化,然后进行铺装简化了施工的过程,同时通过将地热垫板上的凹槽尺寸进行了改进,有助于提高供热管的稳定程度,从而减少了固定供热管的工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该种地热垫板的设计避免了砂石层的使用,提高了供热效率。
优选,所述凹槽在转向处呈圆弧状分布,从而有效避免供热管线出现堵塞不出水,无法实现供热水循环的问题。
进一步优选,所述凹槽上口径宽度小于下口径宽度,从而使供热管路的安装更为稳固,不易产生移位,其中,较为优选的凹槽形状为燕尾形,该形状的凹槽不仅美观,而且易于加工。
进一步优选,所述垫板单元的厚度为30~40mm,通常垫板单元的材料选用挤塑板,该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助于供热管线卡入凹槽内,同时该厚度的垫板单元的传热效果较佳。
进一步优选,所述垫板单元上的相邻凹槽之间距离为150~25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拼集合式地热垫板,具体优点如下:该种地热垫板为节能低温供暖,通水温度和地表温度一致,可节能40%;不排放任何污染气体,而且可选用挤塑板作为原材料,具有阻燃的效果;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传热效果好、省时省力、节约成本、节省空间,减少楼梯的负载,经久耐用,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垫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种垫板单元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第二种垫板单元沿AA的剖视图;
图4为第三种垫板单元沿AA的剖视图;
图5为组拼集合式地热垫板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为一种组拼集合式地热垫板,该地热垫板由若干垫板单元1拼接而成,如图1、图2所示,所述垫板单元1上设置有口径宽度为10~30mm,垂直高度为15~30mm的凹槽11,该凹槽11构成地热管线回路。
使用上述地热垫板进行施工时,只需在平整的地面上将已经设计好的垫板单元1按顺序依次拼接,铺装整个房屋地面,然后再在垫板单元的凹槽内安装供热管路后用混凝土铺装平整即可,整个施工过程简单,而且减少了供热管路与地面的距离,提高了供热效率,减少热能的损耗。此外,由于该凹槽的口径宽度设计合理能够限制管路的移位现象发生,减少了对管路进行定位的工序,简化了安装过程,节约了用料和时间的成本,同时凹槽的垂直高度设计合理,使安装后的管路高度低于或等于垫板单元1的整体高度。
作为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凹槽11在转向处12呈圆弧状分布,从而有效避免供热管线出现堵塞不出水,无法实现供热水循环的问题。
作为对于凹槽形状的一种改进,如图3、图4所示,可将凹槽11设计为上口径宽度小于下口径宽度的形状,将供热水管按压到凹槽内后,由于上口径的宽度较小可以卡住供热水管,进一步防止水管的移位现象发生,最为优选的凹槽11形状为燕尾形,如图4所示。
为了提高地热垫板的传热效果,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垫板单元1的厚度为30~40mm,且通常垫板单元1的材料选用挤塑板,由于该种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柱林,未经刘柱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69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限流充电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