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导航手机的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6615.5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5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郑家节;姬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金玺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航 手机 夹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导航手机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部分手机都具备导航功能,因此,驾驶员通过手机进行车辆导航变得越来越普遍,为了便于在驾驶车辆过程中查看导航手机,目前的现有技术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手机固定:
1、采用导航支架,现有技术中的导航支架的一端通过吸盘吸附在高光零件表面,例如前风挡玻璃,另一端通过可伸缩的夹持机构固定手机,从而实现手机在驾驶舱内的固定。这种固定方式需要另外配备导航支架,不但成本较高,而且由于吸附在前风挡玻璃上,影响驾驶员视野,严重地影响了行车安全;
2、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很多驾驶员直接将手机平放在仪表板上,依靠手机自身重力实现手机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不借助任何外力进行固定,车辆在颠簸和加减速过程中,手机极容易滑落,影响了安全驾驶,并且手机平放,驾驶员处于正常坐姿状态不便于查看手机屏幕,同样会影响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导航手机的夹持装置,该装置能够稳定地固定导航手机,避免影响行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用导航手机的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储物盒盒盖上的固定架和设置在车辆储物盒盒体上的固定槽,所述储物盒盒盖和所述固定 架之间设置有弹簧,其中,
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航手机的卡槽,所述卡槽和所述固定槽相对设置;
所述固定架的根部通过旋转轴与所述储物盒盒盖的根部转动连接,所述储物盒盒盖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架端部的锁扣。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为扭簧,所述扭簧固定在旋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储物盒盒盖的内壁搭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搭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端部,所述第二卡槽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为卡爪,所述卡爪的根部与所述储物盒盒盖转动连接,所述卡爪的端部与所述固定架的端部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车用手机的夹持装置由聚丙烯制成。
本实用新型在车辆的储物盒内设置用于夹持导航手机的夹持装置,该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夹持牢固,稳定性高,而且该夹持装置占用空间小,不遮挡驾驶员视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助于提高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车用导航手机的夹持装置的轴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车用导航手机的夹持装置的另一轴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车用导航手机的夹持装置通过第一卡槽夹持导航手机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车用导航手机的夹持装置通过第二卡槽夹持导航手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导航手机的夹持装置包 括设置在车辆储物盒盒盖上的固定架1和设置在车辆储物盒盒体上的固定槽2,为了与导航手机相适配,本实施例的固定槽2的长度优选为100mm-150mm,宽度优选地为8mm-11mm,在保证导航手机在固定槽2插设稳定性的同时不遮挡导航手机屏幕,便于驾驶员的查看,本实施例的固定槽2深度优选地为8mm-13mm。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1的根部通过旋转轴与所述储物盒盒盖的根部转动连接,所述储物盒盒盖和所述固定架1之间设置有弹簧(未示出),所述弹簧优选地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旋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储物盒盒盖的内壁搭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1的上表面搭接,本实用新型固定架1的上表面是指固定架1朝向储物盒盒盖的一面。本实用新型的储物盒盒盖和所述固定架1在未对扭簧施加外力的条件下,所述储物盒盒盖和所述固定架1处于相对打开状态,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压缩和释放储物盒盒盖和固定架1之间的扭簧,从而实现对固定架1的翻转角度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尺寸的导航手机的需要。当然,扭簧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其它弹性部件,例如,将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储物盒盒盖的内壁和固定架1的上表面,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66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