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车速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6047.9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5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凌;李子印;鲁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P3/38 | 分类号: | G01P3/38;G08G1/0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双目 立体 视觉 车速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关于车速的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车速检测系统,属于智能交通领域的范畴。
背景技术
车辆的运行速度测量是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热点之一,它不仅涉及到道路交通的管理、统计,还牵扯到交通事故后的责任认定问题。在即时测速方面,目前的测速方法主要采用硬件装置,如地感线圈测速,在间隔一定距离的路面下埋设地感线圈,利用己知距离和车辆经过的时间计算车速;又如激光雷达测速,利用激光反射的时间差计算目标距离,再由此计算得出车辆运动速度。无论是地感线圈还是雷达,由于其测速原理的限制,监控的往往只是一个相对固定且范围较小的区域,又由于硬件设施的价格较高,实际中这些设施也往往只安装在主要路口、高速卡口等重点位置;然而,对于绵延广阔的交通网络以及复杂的交通路况而言,这显然是不够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车速检测系统,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测速精度高、能快速直接显示车辆速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车速检测系统,其主体结构包括红外探测装置、双目CCD摄像机、道路托架、DSP以及显示屏。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包括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分别放置于行车道路两侧;所述的双目CCD摄像机由两台独立的CCD摄像机组成,间隔一定距离,斜置于道路托架之上;所述的DSP为系统主处理器,分别连接有红外探测装置和双目CCD摄像机,DSP根据获取的双目视觉图像进行车速计算并控制显示屏的输出。
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为主动式红外探测装置,其放置位置距离摄像机水平距离为100m~150m,其红外发射装置与红外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一般视车道宽度而定,为5m~10m。
所述的CCD为面阵CCD,其可以在一个时刻对一个较大的场景进行图像信号采集。
所述的构成双目CCD摄像机的两台独立CCD摄像机之间的距离为5cm~10cm。
所述的DSP是型号为TMS320DM642的DSP芯片,该芯片采用具有先进超长指令字veloci T1.2结构的DSP核及增强的并行机制,具有足够快的运行速度,可达5760MI/s,同时它具有阵列处理器的数字处理能力。
所述的显示屏使用的是LED点阵图文大屏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面阵CCD摄像机,对被测车辆图像精确采集;
2.采用高速DSP芯片,运行速度快;
3.采用LED点阵图文大屏幕显示,由DSP运算,直接控制显示车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速检测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数学模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目成像示意图;
其中:
(1)-红外发射装置;(2)-红外接收装置;(3)-双目CCD摄像机;(4)-道路托架;(5)-显示屏。
A-双目CCD摄像机中央位置;B-车辆经过红外探测装置时的位置;C-时延后车辆位置;D-双目CCD摄像机垂直投影位置;V-车辆速度;Δt-图像采集时延时间;L-A与B之间的距离;X-A与C之间的距离;S-B与D之间的距离;H-A与D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1中,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车速检测系统结构图,其主体结构包括红外发射装置(1)、红外接收装置(2)、双目CCD摄像机(3)、道路托架(4)、DSP、显示屏(5)。红外探测装置包括红外发射装置(1)和红外接收装置(2),分别放置于行车道路两侧,红外探测装置连接DSP,DSP之后连接两个斜置于道路托架(4)上的CCD摄像机(3),DSP控制CCD摄像机(3)采集车辆图像,同时也控制显示屏(5)显示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60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