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隐型光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6033.7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7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钟木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维斗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9/02 | 分类号: | G03B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隐型 光圈 | ||
1.一种双隐型光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层叠布置的底板(10)、第一盖板(11)以及第二盖板(12),底板(10)、第一盖板(11)以及第二盖板(12)分别开设有供光线穿透的透光孔(13),底板(10)与第一盖板(11)之间成型有第一容置腔(14),第一容置腔(14)内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层叠布置的第一叶片(20)和第二叶片(21);当光圈关闭时,第一叶片(20)与第二叶片(21)收拢,光线不能完全地穿透第一盖板(11)和底板(10)的透光孔(13);当光圈开启时,第一叶片(20)与第二叶片(21)张开,光线能够完全地穿透第一盖板(11)和底板(10)的透光孔(13);
第一盖板(11)与第二盖板(12)之间成型有第二容置腔(15),第二容置腔(15)内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第三叶片(22),第三叶片(22)配装有滤光片(23);当光圈需要进行滤光处理时,滤光片(23)正对并遮挡第二盖板(12)的透光孔(13);当光圈不需要进行滤光处理时,滤光片(23)偏离透光孔(13),光线能够直接穿透第二盖板(12)的透光孔(13);
底板(10)于偏离透光孔(13)的位置分别装设有第一驱动机构(30)和第二驱动机构(40),第一驱动机构(30)和第二驱动机构(40)分别位于第一盖板(11)的相反侧,第一驱动机构(30)包括有第一线圈架(31)以及绕装于第一线圈架(31)的第一线圈绕组,第一线圈架(31)装设于底板(10),第一线圈架(31)的芯部成型有第一回转腔(311),第一回转腔(311)内可相对转动地嵌装有第一磁铁(32)以及与第一磁铁(32)同步动作的第一驱动杆(33),第一驱动杆(33)设置有两个延伸于第一线圈架(31)外的第一驱动臂(331),两个第一驱动臂(331)分别设置有一个延伸于第一容置腔(14)内的第一叶片拨杆(332),两个第一叶片拨杆(332)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叶片(20)以及第二叶片(21)驱动连接;
第二驱动机构(40)包括有第二线圈架(41)以及绕装于第二线圈架(41)的第二线圈绕组,第二线圈架(41)装设于底板(10),第二线圈架(41)的芯部成型有第二回转腔(411),第二回转腔(411)内可相对转动地嵌装有第二磁铁(42)以及与第二磁铁(42)同步动作的第二驱动杆(43),第二驱动杆(43)设置有一个延伸于第二线圈架(41)外的第二驱动臂(431),第二驱动臂(431)设置有一个延伸于第二容置腔(15)内的第二叶片拨杆(432),第二叶片拨杆(432)与第三叶片(22)驱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隐型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架(31)包括有第一绕线架(312)和第一线圈盖(313),第一线圈盖(313)装设于所述底板(10),第一绕线架(312)成型有用于绕装所述第一线圈绕组的第一绕线槽(312a),所述第一回转腔(311)成型于第一绕线架(312)的芯部且朝第一线圈盖(313)一侧开口,第一线圈盖(313)盖装于第一回转腔(311)的开口处,所述第一磁铁(32)嵌装于第一回转腔(311)的底部,第一绕线架(312)于第一回转腔(311)的开口处的侧壁对应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臂(331)分别开设有第一驱动臂活动槽(312b),两个第一驱动臂(331)分别可相对活动地嵌插于相应的第一驱动臂活动槽(312b)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隐型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架(41)包括有第二绕线架(412)和第二线圈盖(413),第二线圈盖(413)装设于所述底板(10),第二绕线架(412)成型有用于绕装所述第二线圈绕组的第二绕线槽(412a),所述第二回转腔(411)成型于第二绕线架(412)的芯部且朝第二线圈盖(413)一侧开口,第二线圈盖(413)盖装于第二回转腔(411)的开口处,所述第二磁铁(42)嵌装于第二回转腔(411)的底部,第二绕线架(412)于第二回转腔(411)的开口处的侧壁对应所述第二驱动臂(431)开设有第二驱动臂活动槽(412b),第二驱动臂(431)分别可相对活动地嵌插于第二驱动臂活动槽(412b)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维斗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维斗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603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尾翼安定面整体成型多用途工装
- 下一篇:一种带电挂相序牌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