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肠道螺旋CT检查辅助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5244.9 | 申请日: | 2013-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3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鹏飞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A61M25/1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37104 | 代理人: | 周述志 |
地址: | 264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肠道 螺旋 ct 检查 辅助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道CT检查辅助器具。
背景技术
螺旋CT是医学常用的肠道检查项目,为清晰地观察肠道内情况在检查前常需空腹排空检查,而此时肠道瘪平,甚至前后壁叠加,不利于病变的发现。
CN201668402U公开了一种肠道螺旋CT检查球囊式充气器,包括充气囊,以及与充气囊前端连通的通气管,其中通气管为单向气流通气管或在通气管上设有单向气流阀;充气囊的后端设有补气口。使用时通过反复挤压充气囊向肠管内充气,从而有效地将瘪平、叠加的肠道分开,使肠道CT图像更有利于发现病变。但该充气器在进行辅助检查时给肠道内充入了大量气体,该气体的大量冲入会导致病人极为不适,而且气体与肠道内的温度差异进一步刺激了肠道,经常会导致检查后的病人产生腹泻及其他不适症状。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在进行肠道螺旋CT检查时肠道瘪平不利于发现病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将肠道撑开、清晰观察肠道内情况的肠道螺旋CT检查辅助器具。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肠道螺旋CT检查辅助器具,包括一硅胶管,其特征在于:硅胶管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与加压气囊相连,在靠近硅胶管盲端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在通孔处的管壁上覆盖一层橡胶薄膜,当硅胶管内压力升高时橡胶薄膜向外膨胀成为球囊。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向硅胶管内冲入气体时管内压力升高,该压力由通孔传递至橡胶薄膜使橡胶薄膜向外膨胀成为球囊,该球囊可以有效将瘪平、叠加的肠道分开,使肠道CT图像更有利于发现病变。由于硅胶管内压力升高,硅胶管相对硬度增加,此时可以方便地前后移动硅胶管,将所需检查的肠道部位进行有效撑开。该检查辅助器具结构合理、制作简便,可广泛应用于肠道螺旋CT检查操作中。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硅胶管,2、加压气囊,3、管壁,4、通孔,5、橡胶薄膜,6、球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肠道螺旋CT检查辅助器具,包括一硅胶管1,硅胶管1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与加压气囊2相连。
如附图所示,在靠近硅胶管盲端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4,在通孔处的管壁3上覆盖一层橡胶薄膜5,当硅胶管内压力升高时橡胶薄膜5向外膨胀成为球囊6。
正常状态下,该肠道螺旋CT检查辅助器具上的橡胶薄膜5紧贴硅胶管管壁3,此时可以方便将硅胶管1的盲端由病人肛门送入肠道内,当到达指定位置时,手握加压气囊2向硅胶管1内充气,硅胶管1内的压力升高,该压力由通孔4传递给橡胶薄膜5,橡胶薄膜受力向外膨胀成为球囊6,该球囊6将瘪平、叠加的肠道撑开,以便清晰地观察肠道内情况。当硅胶管1内冲入气体后,其硬度相对增加,这时可以按照检查的需要,方便的推进或后退硅胶管1以实现在不同肠道部位的有效撑开。检查结束后,打开加压气囊2上的阀门,气体排出,球囊6收缩,此时便可退出硅胶管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鹏飞,未经杨鹏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52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