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场自燃监控预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4537.5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2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谢本生;牟征;李飞;司爱庆;宫正;完颜有志;丁天;裘雪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100031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场 自燃 监控 预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仓储监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煤场堆放的煤状态进行随时监控的自燃监控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燃料,在发电、冶炼、化工、建材等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并避免无故浪费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一般使用煤的单位都需要提前或预置式储备一定量的煤,储备的煤需要集中堆放,但煤堆放过久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放出热量,煤升温的同时会产生CO、烟雾等气体,若氧化反应持续发生,则煤堆的温度会越升越高,而煤的温度升高后又会加速煤的氧化反应速度,在这样的相互作用下,煤堆的温度越来越高,当超过煤的自燃点时,就会自燃。
对于煤堆自燃的监测及预警,传统方式主要是通过在煤堆上多点插入温度传感器来监测煤堆的温度变化,以确定是否会何时自燃,这是一种由工人随时根据煤场的变化进行操作的接触式手动检测方式,但由于煤升温时放出的CO对人体有害,另外,由于煤场的煤需要经常使用和填补,每次的改变就需要重复插温度传感器,因此现有的这种检测方式既易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又带来大量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煤场堆放的煤发生自燃现象而无法及时侦测及预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多方式测量煤场不同物质的变化状态从而提前对煤场自燃进行预警的煤场监控预警系统。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煤场自燃监控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扫描整个煤场表面温度变化的红外扫描仪,布置在煤场各处的CO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分析各设备采集数据的控制系统,接收控制系统信号发出预警信息的报警装置,所述红外扫描仪、CO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和报警装置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
为方便监控煤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模数转换器、上位机、打印输出系统,其中模数转换器接收采集数据并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通过分析程序对传送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输出相应信息,打印输出系统根据需要输出上位机的分析结果。
为便于数据管理:所述煤场内还安装有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通过开关量模块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模数转换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为从多方面获取煤场的温度: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有测量煤堆底部温度的测温温度表,所述测温温度表通过埋藏在煤堆底部的测温探头获取煤堆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式的布局监控,适合于固定的大型储煤场地,减少了现有的煤场防自燃监测主要依靠人工安插温度计进行检测的方式,本方案采用多点多类型实时监控,多参数综合判断,精确度高且能够同时实现煤场的监测和预警。利用非接触式红外温度扫描仪,对煤堆表面进行全区域自动扫描,当有自燃前兆出现时,局部煤体的内部热量堆积将会引起该区域煤体表面温度的上升,这种煤体表面温度的变化将会被该监测系统实时捕捉到并结合煤场CO等气体浓度的变化及时发出预警,将自燃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1-控制系统、101-上位机、102-打印输出系统、103-报警装置、2-模数转换器、201-CO传感器、202-氧气传感器、203-温度传感器、3-红外扫描仪、4-开关量模块、401-烟雾传感器、5-温度测量表、501-测温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煤场自燃监控预警系统,包括用于扫描整个煤场表面温度变化的红外扫描仪3,布置在煤场各处的CO传感器201、氧气传感器202,分析各设备采集数据的控制系统1,接收控制系统1信号发出预警信息的报警装置103,所述红外扫描仪3、CO传感器201、氧气传感器202和报警装置103分别与控制系统10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4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可动态调整天线增益方向的微功率无线集抄通信系统
- 下一篇:电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