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规格车架的起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3819.3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2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含春;陈历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不同 规格 车架 起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行业,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规格车架的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车架是汽车的主要部件,在进行整车装配前需先将车架吊放到总装配线上,然后再在车架上装配发动机等其它汽车零部件。由于车型较多,车架宽度尺寸多种;原每种宽度的车架需用一种相应规格的起吊工装,这样工装存放区占地面积较大,随着所装车型车架类别变化而更换工装;也使更换起吊工装辅助时间增长,且操纵者劳动强度加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了用通用装置进行操作,这样既能减少车架上线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又能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车架起吊装置仅能用于一种规格的车架,提供一种可适用于不同规格车架的起吊装置,省去不同规格车架起吊装置的生产和存放。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不同规格车架的起吊装置,包括横杆,和与横杆两端连接的挂钩组件,以及与横杆连接的起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杆由内横杆和外横杆套接而成,所述内横杆沿着轴线的方向开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两侧间隔设置有相对应的定位槽,外横杆设置有与导向槽和定位槽相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内横杆和外横杆由定位销或螺钉套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优选的是:所述的定位销或螺钉的直径略小于定位槽的宽度,以使得定位销或螺钉可在定位槽和导向槽中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优选的是:所述的定位槽的间隔距离为5-10cm,以满足可用于不同宽度车架的吊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优选的是:所述的导向槽的每侧设置有至少2个定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优选的是:所述的定位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定位槽的宽度,以使得定位销或螺钉置于定位槽时,内横杆与外横杆之间套接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起吊装置设置有可调节宽度的横杆,通过内横杆与外横杆之间套接,结构稳定,安装方便,用于车架起吊时操作简便,并且可用于不同规格车架的起吊。
(2)本实用新型的起吊装置可用于不同规格车架的起吊,省去了存放多种起吊装置的空间,能节约生产产地,规范现场管理。
(3)取消了更换工装工序,减少了更换工装所需辅助时间,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起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标记5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起吊装置用于车架起吊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的清楚、明白。
结合图1和图2,适用于不同规格车架的起吊装置,包括横杆2,和与横杆2两端连接的挂钩组件1;3,以及与横杆2连接的起吊设备4,所述的横杆2由内横杆6和外横杆7套接而成,所述内横杆6沿着轴线的方向开有导向槽8,所述导向槽8的两侧间隔设置有相对应的定位槽9,外横杆7设置有与导向槽8和定位槽9相对应的通孔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内横杆6和外横杆7由定位销或螺钉11套接,定位销或螺钉11的直径略小于定位槽9的宽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导向槽8的每侧设置有至少2个定位槽9,相邻定位槽的间距可根据不同车架宽度进行调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定位槽9的间距为5-10c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定位槽9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定位槽9的宽度。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起吊装置用于车架起吊的状态图,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吊装装置时,先将定位销或螺钉11置于导向槽8中,再将挂钩组件1中的支撑杆放入车架12纵梁上翼内侧面,后拉动挂钩组件3,定位销或螺钉11在导向槽中滑动,根据车架12的宽度,将挂钩组件3放入车架12纵梁另一端上翼内侧面内,然后将定位销或螺钉11放入相应的定位槽9中,起吊架连接起吊设备4即可将车架12一起吊入总装配线或车架储存制定工位。吊装完成之后,将定位销或螺钉11置于导向槽8中,拉动挂钩组件3中的支撑杆离开车架纵梁上翼,即可取出起吊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38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治疗装置、激光治疗系统和判定方法
- 下一篇:爱泼斯坦-巴尔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