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降解血管支架用体外降解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3226.7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1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颜廷亭;陈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血管 支架 体外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降解血管支架用体外降解模拟装置,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心血管狭窄引起的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冠心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三大类。药物治疗周期长、见效慢、副作用大,患者容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外科手术会对病人产生永久性的伤害;血管支架介入性治疗方法因其创伤小、效果好,成为目前治疗心血管狭窄的新型方法。具体地说,血管支架介入治疗法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血管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
目前,常用于制作支架的材料有金属钽、医用不锈钢及镍钛合金等。金属支架在进入临床治疗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应用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金属支架的不足和弊病,如易致血栓形成,再狭窄率高,造成血管壁损伤以及永久保留体内等等。针对传统血管支架的不足,材料学科及医疗学科的研究者致力于可降解血管支架的开发。
可降解血管支架是一类可在植入服役期内保持一定的力学强度及结构,在植入处血管愈合后逐渐降解消失的新型生物医用植入材料。由于材料的降解特点,其降解性能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可降解血管支架的研发初期,通常采用体外浸泡的方式进行降解性能的评测,进而间接反映材料在生物体内的降解性能。但体外与体内腐蚀降解环境最大的不同在于生物体内由于体液的不断流动,使得体内降解环境不容易受植入材料腐蚀产物的影响,而体外浸泡实验由于浸泡溶液量的局限性,使得材料的腐蚀环境随其腐蚀降解的进行而不断变化。因此,就目前的实验条件而言,采用体外降解实验所得的材料性能只能较为粗略地反映其在生物体内的降解性能。所以,开发出能较为精确的模拟生物体血管内腐蚀降解环境的体外腐蚀降解的装置,对于可降解血管支架的开发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解血管支架用体外降解模拟装置,该装置能够较精确地模拟可降解血管支架生物体血管内的腐蚀降解环境,以便能够较准确的评价血管支架材料的体内外腐蚀降解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降解血管支架用体外降解模拟装置,包括腐蚀液存储容器、加热保温装置、废液收集容器、蠕动泵、管道和血管支架留置软管,所述腐蚀液存储容器置于加热保温装置的水浴锅里,腐蚀液存储容器通过管道经蠕动泵与废液收集容器连接,蠕动泵与废液收集容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血管支架留置软管。
所述腐蚀液存储容器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所述废液收集容器由玻璃制成。
所述管道由硅橡胶制成。
所述血管支架留置软管由高弹性硅橡胶制成,且其内径与血管支架植入目标的血管内径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待评测可降解血管支架置于血管支架留置软管处;腐蚀溶液置于腐蚀液存储容器中;通过加热保温装置控制所用腐蚀溶液的温度,并进而间接控制支架降解环境的温度;采用蠕动泵及管道将腐蚀溶液抽取通过血管支架留置软管,腐蚀溶液的流动速度由蠕动泵精确控制;血管支架留置软管处的待评测可降解血管支架在一定温度下由于腐蚀溶液的物理化学作用发生腐蚀降解,并在一定时间后取出进行后续评价研究;腐蚀溶液由于循环系统的作用不断更新,对血管支架腐蚀与冲刷的作用,以更切合体内腐蚀环境,用后的腐蚀溶液在重力作用下流至废液收集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能够较精确地模拟可降解血管支架生物体血管内的腐蚀降解环境,以便能够较准确的评价血管支架材料的体内外腐蚀降解性能。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所得结果真实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腐蚀液存储容器、2为加热保温装置、3为废液收集容器、4为蠕动泵、5为管道、6为血管支架留置软管、7为水浴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32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测电阻率试验夹具
- 下一篇:催泪弹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