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2541.8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5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勘爱军;谢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杰瑞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H05B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加热器,属于暖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电采暖器主要是以电阻加热传导的形式,在加热的同时,部分电能不可避免地转化成光能,磁能等形式,被白白浪费掉。造成能源浪费,因此电加热方式普遍存在着电热转换效率低下(约75%)安全隐患多等缺点,使用电成本居高不下,从而限制了其推广与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器,电磁感应加热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在分子内部产生振荡,无热损耗,具有加热迅速,水电隔离,电热转换效率高,可达98%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可节约用电成本,无环境污染,同时省去普通壁挂炉的水循环泵减少环境噪声等特点,极具推广应用前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加热器,所述电磁加热器包括容器I、容器II、容器III、感应线圈、单向阀I和单向阀II,所述感应线圈设在容器I和容器II之间,容器I、容器II和容器III均为金属容器;容器I和容器II之间通过管路串连;容器II于容器III管路连接,并在管路上设置有方向为容器II至容器III的单向阀I,容器III连接换热器,换热器连接容器II,并在换热器两端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方向为由容器III至容器II的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I和容器II为圆柱形容器。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I和容器II的金属壁厚度为1.5mm。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线圈为金属导线从中心点开始缠绕成的同心圆,圈数为35圈。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线圈与容器I的间距为10mm,与容器II的间距也为10mm。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这种电磁加热器,在保证冬季采暖需要的同时,还要减少能耗,降低用电成本,使得采暖能耗达到最佳的匹配状态,以增加经济效益,进而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量,减少排放量,这对于冬季饱受大气环境污染的地区、必将会大幅度降低因发电而产生排放的大量烟气、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固体废弃物,达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加热器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电磁加热器包括容器I1、容器II4、容器III2、感应线圈3、单向阀I5、单向阀II6 和换热器7。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这种电磁加热器,采用双面加热技术,将感应线圈3放置于容器I和容器II之间,两金属容器的厚度选取1.5mm,感应线圈3制造方法为:将金属导线从中心点开始缠绕成同心园,圈数选取为35圈。通过计算获取最大品质因数Q。调整感应线圈3与金属容器之间的间距(最佳为10mm),使线圈获得的电感量为80uh,达到与电磁感应振荡器的输出阻抗相匹配。通过以上步骤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磁泄漏,提高电磁转换效率。
根据P1*V1=P2*V2,利用容积不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产生的压力差通过单向导流阀的作用使热媒循环。加热容器I和容器II,使容器中的水部分汽化产生压力,在压力的做用下通过单向阀I5使热水流向容器III2,容器III2内液面上升,压力增大。当达到设定值时停止加热,由于停止加热容器I1和容器II4,容器II4内压力逐渐减小,容器III2的压力大于容器II4,容器III2内的热水通过单向阀II6经负载返回容器II4完成一次循环。经一定间隔后再次加热容器II4,进行下一次循环。周而复始,使加热的热水间歇循环,实现大温差小流量的经济模式。充分利用热能推动水循环,从而省去用于循环的水泵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杰瑞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新疆杰瑞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25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