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急气象观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1467.8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5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杜景林;罗希昌;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W1/02 | 分类号: | G01W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应急 气象 观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象观测装置,特别是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急气象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常常需要气象部门提供应急气象观测服务:第一、突发性灾害性天气来临时,如飓风、雾霾、暴雨等,气象部门需要对受灾区或者可能受灾区进行动态监测。第二、举办大型活动时,需要气象部门现场观测气象状况,提供气象保障服务。第三、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之后,灾区的基础通讯设施遭到破坏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也迫切需要气象部门对灾区的天气状况进行跟踪观测。
目前,气象应急观测主要依靠车载气象台和移动式自动气象站。如公开号为CN300735656的专利公布了一种车载移动气象台,该移动气象台包括车体、车载气象传感器和车载卫星通讯模块,车载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卫星通道传给气象监测中心。又如公开号为CN201392407Y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气象站,该气象站由传感器、数据采集板、点对点模块和GPRS模块组成,该移动气象站便于携带,但是其远程通讯依赖于GPRS网络,其在GPRS网络未覆盖的区域无法进行远程气象数据传输。
随着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定位导航通信装置的建成和不断完善,卫星数据通信业务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为气象观测装置的架设建立以及气象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了方便,以改善气象预警的精度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急气象观测装置,架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地提高了气象数据采集传输的精度和效率,从而提高了气象预警的覆盖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急气象观测装置,包括车载移动网关以及便携式观测节点装置,所述车载移动网关包括卫星通信装置、WSN通信装置、GPRS通信装置和网关主控芯片,所述便携式观测节点装置包括传感器装置、接口电路、数据处理与通信装置以及电源,所述传感器装置通过接口电路连接到数据处理与通信装置,所述WSN通信装置、卫星通信装置和GPRS通信装置均连接到网关主控芯片,所述电源连接到传感器装置以及数据处理与通信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急气象观测装置,架构简单,数据采集和观测节点分布广泛,提高了气象观测的精度和效率,同时具有了良好的数据传输效率,从而体了气象观测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覆盖面广,观测密度大,可靠性强,灵活度高。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急气象观测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传感器装置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或者气压传感器或者风速风向传感器或者降雨量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或者气压传感器或者风速风向传感器或者降雨量传感器并联连接到电源。本改进通过设置的多种气象信息传感器,丰富了气象观测数据的种类,从而提高了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细致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急气象观测装置的又一种改进,所述电源还设置有电压转换装置,所述电压转换装置连接到传感器装置以及数据处理与通信装置。本改进通过设置的电源转换装置,为传感器装置和数据处理与通信装置分别供电,不仅保证观测装置内各器件的安全供电,还有利于维持系统稳定,提高器件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急气象观测装置,架构简单,使用方便,移动性好,同时具有良好的观测精度和数据采集传输效率,提高了气象观测预警的区域覆盖率,提高了气象预警的精度和效率,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急气象观测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急气象观测装置的便携式观测节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急气象观测装置的车载移动网关的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14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条横梁整体升降机构
- 下一篇:一种煤气反射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