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1065.8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4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华旺;林卫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洲(福建)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58 | 分类号: | F04D29/5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5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设备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水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泵一般包括泵体、固设于泵体上的电机、安装于电机输出轴上的叶轮、泵体上设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叶轮转动使泵体内的水流从出水管排出。这种水泵通常只能抽吸常温液体,对于温度较高的液体,由于电机轴承离泵体很近,高温通过电机轴很快就会传递到轴承和电机转子,使轴承温度剧增,轴承上的润滑脂很快液化流失而使轴承干运转损坏,同时转子温度的快速升高,使电机效率明显降低,绝缘老化加快,电机寿命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抽吸高温液体的隔热散热效果好的水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泵,包括蜗壳形的泵体、设于泵体上且与泵体相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固设于泵体上的电机以及置于泵体内并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叶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覆盖有一层氧化锆涂层,所述电机的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电机的壳体内设有冷却水通道,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水通道相连通。
其中,所述氧化锆涂层的厚度为250~500μm。
其中,所述冷却水通道由靠近泵体的壳体的一端向另一端呈螺旋式设置,所述进水口与冷却水通道靠近泵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与冷却水通道远离泵体的另一端相连通。
其中,所述冷却水通道由进水口向出水口方向的螺旋间距逐渐增大。
其中,所述冷却水通道的初始螺旋间距为5~10cm,增大幅度为2~5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电机输出轴上覆盖有一层高温隔热材料氧化锆涂层,因此热量很难通过电机轴传递到电机轴承和电机转子,且电机壳体上设置的冷却水通道也可以快速有效地将电机内部的热量通过电机壳体传递出去,避免电机内部温度过高,从而提高水泵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泵,可用于抽吸温度高达200℃以上的高温液体,且在同样负载下,本实用新型水泵输送高温热水时的电机内部温度相比普通水泵输送常温水时的电机内部温度可低5~10℃,使用寿命大为延长,效率可提高0.5~1.2%。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泵体; 2、电机; 10、进水管; 11、出水管;
12、叶轮; 20、输出轴; 21、进水口; 22、出水口;
23、冷却水通道; 200、氧化锆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水泵,包括蜗壳形的泵体1、设于泵体1上且与泵体1相通的进水管10和出水管11、固设于泵体1上的电机2以及置于泵体1内并设于电机2的输出轴20上的叶轮1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20上覆盖有一层氧化锆涂层200,所述电机2的壳体上设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所述电机2的壳体内设有冷却水通道23,所述进水口21与出水口22分别与所述冷却水通道23相连通。
需要抽吸高温液体时,通过进水口21向冷却水通道23内通入冷却水,然后开启电机2即可进行正常的抽吸工作。由于电机输出轴20上覆盖有一层高温隔热材料—氧化锆涂层,因此泵体内的高温液体的热量很难通过电机输出轴20传递到电机轴承和电机转子,且电机2壳体上设置的冷却水通道23内流动的冷却水也可以快速有效地将电机2内部的热量传递出去,避免电机2内部温度过高,从而提高水泵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通过实际使用证明,本实用新型的水泵,可用于抽吸温度高达200℃以上的高温液体,且在同样负载下,本实用新型的水泵在输送高温热水时的电机内部温度相比普通水泵在输送常温水时的电机内部温度可低5~10℃,使用寿命大为延长,效率可提高0.5~1.2%。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隔热效果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所述氧化锆涂层200的厚度为250~500μm。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所述冷却水通道23由靠近泵体1的壳体的一端向另一端呈螺旋式设置,所述进水口21与冷却水通道23靠近泵体1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水口22与冷却水通道23远离泵体1的另一端相连通。这样冷却水在进入冷却水通道23后可以优先对温度较高的靠近泵体1的壳体一侧进行降温,提高热交换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洲(福建)电机有限公司,未经神洲(福建)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10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剪叉式防倾支撑的高空作业平台
- 下一篇:一种备胎安装升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