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控机床双端面用凸轮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0918.6 | 申请日: | 2013-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6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0 | 分类号: | B24B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301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机床 端面 凸轮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机床双端面用的凸轮轴。
背景技术
目前数控双端面磨床采用的凸轮轴为整体结构。凸轮轴在工作的过程中,双端面磨床上的垫板驱动凸轮轴在凸轮上旋转运动,凸轮轴前端面圆弧与凸轮接触。在实际磨削的过程中,磨屑易堆积在凸轮的工作面上,尤其硬质合金磨削,导致凸轮轴与凸轮间摩擦力增大,凸轮磨损较快加快。随着凸轮轴的磨损,凸轮轴的球面逐渐磨损变成平面,平面的面积越来越大,凸轮与凸轮轴的摩擦力也越来越大,驱动凸轮轴旋转的伺服电机的功率越来越大,当大一定程度时,当超出伺服电机的额定功率时,伺服电机就会频繁出现“软过热报警”,此时凸轮轴已不能再使用,凸轮轴必须报废,一般一根凸轮轴的寿命在80个小时左右,更换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凸轮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凸轮轴包括上凸轮轴、下凸轮轴以及钢球,所述下凸轮轴有内空的空腔,空腔向底部开口,且空腔与下凸轮轴的下端面有贯通孔,钢球卡固在上凸轮轴的下端面与下凸轮轴的空腔内,且钢球的部分球面从下凸轮轴下端面的贯通孔内凸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把整体的凸轮轴改进为由上凸轮轴、下凸轮轴与钢球三部分组成,把钢球固定在上、下凸轮轴之间,凸轮轴在工作的过程中,从下凸轮轴贯通孔内凸出的钢球球面与凸轮接触,当钢球某一个面被磨损掉,不能再用,把上、下凸轮轴拆开,把钢球换一下位置,换成钢球的另一面,如此反复,直到整个钢球被磨损完为止,再换上新的钢球,上、下凸轮轴可以重复利用。
上下凸轮轴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相互连接,并将钢球锁固。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凸轮和凸轮轴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2的左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凸轮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凸轮轴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上凸轮轴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钢球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下凸轮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凸轮1和凸轮轴2,凸轮不动,凸轮轴在凸轮的表面做旋转运动。凸轮轴的前端面S圆弧与凸轮直接接触并产生磨损,一旦凸轮轴前端面的球面磨损成平面,整个凸轮轴就必须更换。
如图4至图7是本实用新型改进的凸轮轴示意图。新型的凸轮轴将过去的一体凸轮轴拆分成三个部件,即由上凸轮轴3、钢球4、下凸轮轴5组成的组合式凸轮轴。上凸轮轴3的下端面3-1有外螺纹;下凸轮轴5有内空的空腔5-1,空腔向底部开口处设置有内螺纹5-4,且空腔与下凸轮轴的下端面5-3有贯通孔5-4,钢球4卡固在上凸轮轴的下端面与下凸轮轴的空腔内,上下凸轮轴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相互连接,并将钢球锁固。钢球的部分球面S’从下凸轮轴下端面的贯通孔内凸出。
将改进后的本实用新型凸轮轴替换原数控双端面磨床MKY7750的凸轮轴。原凸轮轴与改进后的凸轮轴同样被磨损掉0.5mm,原凸轮轴与凸轮接触的弧面倍磨损成面积为248,改进后凸轮轴与凸轮接触的弧面倍磨损成面积为43,显然改进后的凸轮轴寿命明显高于原凸轮轴。目前改进后的凸轮轴的钢球在某个位置寿命约为190个小时,一个钢球可以利用10次,1根改进后的凸轮轴的寿命约1900个小时,一个凸轮轴寿命相当于23根原凸轮轴,每年可节约86根,按每根250元计算,每年可节约2.15万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09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