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疗护膝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20229494.1 申请日: 2013-04-29
公开(公告)号: CN203408358U 公开(公告)日: 2014-01-29
发明(设计)人: 战成 申请(专利权)人: 战成
主分类号: A61N1/36 分类号: A61N1/36;A41D13/06
代理公司: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21227 代理人: 徐枫燕
地址: 118000 辽宁***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疗 护膝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用于缓解腿部不适及病灶的电子型护膝。 

背景技术

很多慢慢上年纪的人腿部关节需要常期穿着护膝产品,以避寒、保暖。目前功能性产品还有由远红外功能纤维织制而成的高档护膝产品,另外,还有提供给专业医疗机构的关节炎电疗护膝。治疗用护膝对于更多的关节不舒适的人是更为需要的,当然它更多的是发挥减轻患者病痛的作用,作为辅助治疗产品。现有的治疗型护膝结构组成复杂、造价也高,需要连接市电工作,另外其电极数量设置极少、电极设置结构也不方便固定,特别是电极作用区域相互孤立,还无法满足患者边治疗边可走动的使用需求。另外一主要技术问题是脉冲信号持续加载的工作方式容易造成肌肤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与经络走向相吻合的理疗电疗护膝,它具有无肌肤损伤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疗护膝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电疗护膝,由电疗器和柔性基片组成,电疗器由脉冲发生电路、循环门控电路、电极驱动电路及供电电路构成,所述循环门控电路由分频器和计数器连接构成,计数器的各译码输出端均经反向二极管后再分别与脉冲发生电路的脉冲输出端并联,分别连接一电极驱动电路,每一对连接于脉冲输出端的正、负接触电极,以计数器译码输出顺序、顺序排列固定在柔性基片的内侧面上,所述的柔性基片排列顺序是:每一正极输出端并联的若干正电极按经络走向成列排布,各正极输出端的正电极构成矩阵布置,负极输出端连接的各电极与各正电极成对布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疗护膝以柔软织物为排布各输出电极的基片,各路驱动电路输出按设定工作顺序以步进循环方式在各电极上依次轮流循环加载电疗脉冲,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调整加载持续时间、步进间隔和循环周期,在实现了缓解腿部不适的基础上,几乎对肌肤不产生损伤;本技术方案治疗电极设置数量多,其宽大的基片覆盖的腿部穴位更多、也更为直接,向下能延伸至膝盖下部大穴足三里处,向上可延伸至梁丘穴位,侧面可达血海等穴位,其结构还不影响腿部的活动,尤其是有采用小巧的电源电路以及电路设计,实施治疗的同时不影响走动,大大方便了患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电疗护膝的展开结构图。 

图2为本电疗护膝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电疗护膝,其主体结构如图1所示,由电疗器3和柔性基片1组成,柔软基片1的长宽根据腿部尺寸来确定,其两侧设有搭接件4。如图2所示,电疗器由脉冲发生电路、循环门控电路、电极驱动电路及供电电路构成。其中以电池为电源的电池供电电路,将其供电电压升压达到30V以上,才能满足电路输出所需的脉冲信号值。以四节5号电池提供5V电源电压为例,本实施例由MC34063调压集成芯片IC1及其外围部件构成5 V电池电压升至60V的升压电源电路,其输出端连接有由两稳定管D2、D3和电位器W1并联的方波调压电路,两稳压管D2、D3为电位器W1设定6-60V的调压范围。若连接工频交流市电,为便于兼容切换,电源电路中设置稳压至5V的稳压芯片。所述的脉冲发生电路的电路构成方式很多,在本结构中,选用六与非门缓冲芯片CD4049中的两与非门IC2A、IC2B连接构成一脉冲振荡器,其输出的脉冲频率在设定的0.5Hz-10KHz范围内变化调整,另四个与非门IC2C-IC2F并联连接于振荡器输出,以提高输出驱动能力。循环门控电路由分频器和计数器连接构成,分频器由CD4541芯片IC3连接构成,其输出连接于计数器IC4的时钟端,计数器IC4的每一译码输出端分别经反向二极管D4-D13再与脉冲发生电路的脉冲输出端并联,分别连接一电极驱动电路Q1-Q10的输入端,计数器在分频器输出周期的控制下按时序步进顺序依次开通后一电极驱动电路,使其输出端输出一高电平,而其余的电极驱动电路被低电平封锁,脉冲发生电路的脉冲信号由电极驱动电路的驱动管放大,输出幅度达到6-60V的治疗脉冲信号给与其输出连接的正、负接触电极2上,每对正、负接触电极2的脉冲加载时间为1.5-30s可调,所有正、负接触电极循环一周的时间为15s到5分钟可调。每一对脉冲输出端的正、负接触电极2,以计数器译码输出顺序、顺序排列固定在柔性基片1的内侧面上,所述的柔性基片排列顺序是:每一正极输出端并联的若干正电极按经络走向成行或者说成列排布,各正极输出端的所有正电极则构成了矩阵布置结构,负极输出端连接的各电极与各正电极成对布置。所述的电极最好由柔性舒适的导电硅橡胶制成。为了便于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对电极位置予以小幅度的微调,柔性基片1的内侧面设置有粘扣中的毛圈面层,每一电极的背面固定有粘扣中的钩面层,电极引线在钩面层的排列间隙中穿行,避免引线间相互缠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战成,未经战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94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