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油滤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9456.6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7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郑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松普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4054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油 滤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清器,特别是指一种机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机油滤清器是去除机油中的灰尘、金属颗粒、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保护发动机,其中机油滤清器的作用就是滤掉这些机械杂质和胶质,保待润滑油的清洁,延长其使用期限。而现有的机油滤清器包括外壳、螺纹板及滤芯总装,该外壳设有一开口,螺纹板与外壳的开口处固定连接,且螺纹板上设置有机油入口及机油出口,且滤芯总装设置有机油通道,该机油通道与机油出口相通;该结构的机油滤清器在机油入口处的流量不易控制,且机油的流动力较大,极易破坏滤芯总装,结构布局不合理,且现有的滤芯总装不易安装,结构布局不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流量且结构布局合理的机油滤清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外壳、螺纹板及滤芯总装,该外壳设有一开口,螺纹板与外壳的开口处固定连接,且外壳中空设置,该中空部分构成滤芯总装的容置腔,滤芯总装位于该容置腔内,且螺纹板上设置有机油入口及机油出口,所述的螺纹板上设置有止回阀,该止回阀位于螺纹板的内侧设置,位于容置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油入口处设置有止回阀,有效的对机油的流量进行控制,且能缓解机油的流动力,保护了滤芯总装,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止回阀包括圆柱状基座,该圆柱状基座固定于螺纹板上,该圆柱状基座的周面上设置有向四周延伸的连接部,该连接部覆盖于机油入口处设置,且连接部由弹性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用自身的弹力实现了对机油流量的控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滤芯本体包括滤芯上盖、滤芯下盖及滤芯,滤芯上盖固定于滤芯的上底面,滤芯下盖固定于滤芯的下底面,滤芯中部设置有出油道,滤芯上盖设置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分别导通出油道及机油出口,滤芯下盖设置有与出油道相通的第二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组合式的滤芯总装,大大降低了安装的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便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出油道内还设置有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包括出油管、阀片及弹簧,该出油管固定于滤芯下盖上,且出油管覆盖第二通孔设置,该出油管上设置有第三通孔,且阀片覆盖于第三通孔处设置,弹簧的轴向两端分别与阀片及出油管的底面固定连接,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对过滤后的机油流量进行控制,起到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微波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外壳1、螺纹板2及滤芯总装,该外壳1设有一开口,螺纹板2与外壳1的开口处固定连接,且外壳1中空设置,该中空部分构成滤芯总装的容置腔11,滤芯总装位于该容置腔11内,且螺纹板2上设置有机油入口21及机油出口22,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螺纹板2上设置有止回阀3,该止回阀3位于螺纹板2的内侧设置,位于容置腔11内,在机油入口21处设置有止回阀3,有效的对机油的流量进行控制,且能缓解机油的流动力,保护了滤芯总装,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止回阀3包括圆柱状基座31,该圆柱状基座31固定于螺纹板2上,该圆柱状基座31的周面上设置有向四周延伸的连接部32,该连接部32覆盖于机油入口21处设置,且连接部32由弹性材料制成,运用自身的弹力实现了对机油流量的控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松普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松普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94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