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电杆塔新型防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6750.1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4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卿;张元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保定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29/06 | 分类号: | A01M29/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电 杆塔 新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驱赶装置,具体为一种输电杆塔新型防鸟装置。
背景技术
每年的3月至8月是绝大多数鸟类的繁殖季节,许多鸟类(如喜鹊、乌鸦等)喜好在跨越农田和平原地区的线路杆塔上筑巢繁殖,这一期间是我公司线路防鸟害巡视期,也是保定电网发生鸟害的高发期。鸟类筑巢点通常为杆塔绝缘子串悬挂点上方、跳线上方的斜材交叉处等危险部位,构筑鸟巢的材料多数为树枝及茅草、塑料带、布条等,鸟巢上的草或布条等下垂后短接绝缘子串遇潮湿天气容易造成线路闪络跳闸故障。
目前,国内针对电力系统杆塔的驱鸟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人工驱鸟;二是利用风动式驱鸟器、防鸟刺等;三是电子驱鸟器。人工驱鸟虽然效果明显,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风动式驱鸟器只能在理想情况下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该驱鸟器也有一个显著的缺陷,就是在没风的天气里风碗无法转动,驱鸟器也就失去了惊鸟驱鸟的效能。风动式驱鸟器运行一段时间后,部分装置配件出现锈蚀,风化掉脱、破损等现象,从而影响了驱鸟器的驱鸟效果。防鸟刺也是防止鸟类在杆塔危险部位筑巢,但是时间长了鸟类也会产生“抗药性”。而电子驱鸟器安装应用初期对防止鸟类在杆塔危险部位筑巢起到了显著效果。但是应用一段时间以后,鸟类习惯适应了驱鸟器发出的噪声,又重新开始在杆塔上的危险部位筑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结合输电线上杆塔的结构,根据常见鸟类在输电线路上的实际情况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可靠实用的输电杆塔新型防鸟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输电杆塔新型防鸟装置,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支架和位于支架上的、可垂直转动的驱鸟球;所述底座上设有可以固定在输电杆塔的固定装置;所述驱鸟球通过连接架与支架相连接。
所述支架为垂直设置的竖架。
所述连接架为与支架滑动配合且贯穿驱鸟球中心线的水平杆。
所述连接架为与支架固定连接、与驱鸟球之间滑动配合且贯穿驱鸟球中心线的水平杆。
所述固定装置为与底座螺纹连接的螺杆。
在所述螺杆上设有加固用的螺母。
所述驱鸟球为空心球。
所述底座为倒U型或者底边开口的矩形或者旋转90°的U型。
所述驱鸟球的表面设有反光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进步为:
1、可转动的驱鸟球使鸟类在杆塔上没有“下脚之地”,从而达到驱鸟效果;
2、具有发光面的驱鸟球在转动时利用光学原理在以驱鸟球为球心的区域形成一个散光区,使鸟类在受到强光照射或自身影子的反射时受惊,从而放弃在杆塔停留或筑巢的想法;
3、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安装简便,可以安装在杆塔上的关键位置,防止鸟类在杆塔危险部位筑巢。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驱鸟球,2、底座,3、连接架,4、支架,5、螺母,6、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1可知,输电杆塔新型防鸟装置,包括底座2、设于底座2上的支架4和两个位于支架4上的、可垂直转动的驱鸟球1;所述底座2上设有可以固定在输电杆塔的固定装置;所述驱鸟球1通过连接架3与支架4相连接;所述支架4为垂直设置的竖架;所述连接架3为与支架4滑动配合且贯穿驱鸟球1中心线的水平杆;所述底座2为倒U型,所述固定装置为与底座2的侧边螺纹连接的螺杆6。
本实施例中底座2呈倒U型,在其中的一个侧边上设有螺纹孔,由M16X50的全丝单头螺杆6通过螺纹孔将其固定在输电杆塔上,为了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固性,在螺杆6头部整加一个M16螺母5加强固定。
本实施例中支架4为冷拉刚平衡架,所述驱鸟球1为空心不锈钢球,不锈钢球表面光亮,相当于反光层。所述连接架3为水平杆,水平杆贯穿支架4的顶部,其中部并通过滚动轴承与支架4相连接,这样整个水平杆就可以通过滚动轴承垂直滚动了。两个驱鸟球1对称设于连接架3水平杆的两端,水平杆的两端部再通过螺母封住,防止驱鸟球1向外滑动。驱鸟球1与连接架3水平架固定连接,因此,驱鸟球1就可以同水平架一起围绕滚动轴承垂直旋转。
驱鸟球1的表面光滑,当鸟类停在球体上时,驱鸟球1会垂直转动,使鸟类在本实用新型上没有“下脚之地”,从而达到驱鸟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保定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保定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67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