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瓦楞形工件折弯用的分段滚轮自由折弯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5958.1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0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程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辰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瓦楞 工件 折弯 分段 滚轮 自由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钣金折弯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型瓦楞形工件折弯用的分段滚轮自由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在电力行业、大型运输汽车行业,经常用到如图1所示的这种瓦楞形折弯的钣金件,这种瓦楞形工件呈梯形四角折弯,其板材较厚,尺寸较大。图1中瓦楞形工件的板厚一般都为2~6mm,甚至更厚,其折弯宽度都在100mm以上,总长度达到4000mm以上。对于这种大型瓦楞形工件的折弯过程,常用结构如图2所示折弯模具,该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工件按上模和下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该模具的耗材多,导致模具笨重,运输和装模都非常繁琐。
图1中的大型瓦楞形工件在折弯加工时,通常先进行矫正折弯,再通过加大折弯力量,减小角度回弹,使成形角度接近设计要求,但是由于该瓦楞形工件成形过程是四角同时折弯,角度相互牵制,导致角度回弹难以控制。为了尽量控制角度回弹,很多模具加工企业提高模具成形的折弯力,导致动力成本大大增加,且模具磨损严重,其寿命不能到达理想要求。图2所示的上下模具是整体结构式的,其模具材料成本高,同时加工困难,这是困扰很多模具加工企业的重大难题。
通过专利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157521.9,申请日为2012年5月18日,发明创造名称为:新型锻压折弯机构,该申请案涉及的锻压折弯机构有一机构体,在机构体的上面设置有折弯机平板,折弯机平板通过右支架与左支架由螺栓固定在机构体的上面,在右支架与左支架的上面设有双动滚轮,双动滚轮通过销轴安装在右支架与左支架的上面;在折弯冲头的左右两侧下端部位设置有双动滚轮,双动滚轮通过销轴安装在折弯冲头的两侧下端部,在折弯冲头的上端连接有冲头连接板,下端放置有棒型工件;如此,将棒型工件放入带凹型槽内的折弯机平板的上面,即可将棒型工件冲压成型。该申请案是为了调节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的距离,以方便更换折弯冲头即可生产加工出所需棒型工件,但是,该申请案的结构无法实现四角同时弯曲,这种结构通过加大折弯力可一定程度减小回弹,但无法消除回弹。
此外,中国专利号ZL201120093078.4,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11月2日,发明创造名称为:钢筋滚轮折弯模具,该申请案涉及一种钢筋滚轮折弯模具,它包括上模部分、折弯部分、下模部分,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座、垫块、上夹板,各部件之间采用固定连接;下模部分包括下模座、垫板,垫板与下模座固定连接,下模部分固定设置在机器的工作平台上,所述折弯部分包括折弯公、滚轮、折弯凹模,折弯公固定设置在上夹板上,折弯凹模固定设置在下模座上,折弯凹模的底部即是下模座,滚轮设置在折弯凹模内,滚轮通过滚轮轴固定在折弯凹模的两侧壁上。该申请案可有效避免钢筋擦伤,从而改善了产品的外观质量,但是,该申请案无法用于大型钣金件的折弯加工,且无法实现四角同时弯曲,也无法靠调整模具合模深度 控制折弯角度回弹。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大型瓦楞形工件折弯时采用的模具易磨损、且钣金件四角同时折弯时角度回弹难以控制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型瓦楞形工件折弯用的分段滚轮自由折弯模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降低折弯力,降低模具的磨损,提高了模具寿命,同时通过调整上下模具的合模深度,可以方便有效地克服折弯回弹,还可以减少磨擦滑痕。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型瓦楞形工件折弯用的分段滚轮自由折弯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连接模板,所述的连接模板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凹槽,该连接凹槽用于连接冲床,所述的连接模板的下端与上模相连,所述的上模和下模构成成型模,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辰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辰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59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