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土壤弹尾目动物测量计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5600.9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6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柯欣;秦佳祎;宋静;杨启银;骆永明;章海波;涂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 弹尾目 动物 测量 计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计数仪器,尤其是一种用于测量土壤微型动物(以土壤弹尾目动物为主)的尺寸以及统计土壤弹尾目动物数量的测量计数装置。
背景技术
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估是开展污染土壤风险管理和修复的关键环节。目前,土壤生态风险评估和土壤生态基准制定时常采用弹尾目昆虫作为一种生态受体。国际上已经制定了利用弹尾目昆虫成虫的生长率和繁殖率等指标进行土壤生态毒性测试的标准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
量化成虫生长率需要对弹尾目昆虫体长进行测量,弹尾目昆虫体长一般为1-3毫米,个别的种类超过10毫米。因其个体较小且行动敏捷,肉眼和现有的显微镜和解剖镜均无法准确高效地进行体长的测量。量化繁殖率需要对成虫繁殖的幼虫进行计数,10头成虫在数星期之内就可以繁殖数以百计的幼虫,幼虫体长一般为0.2-0.8毫米,个体小,数量多,肉眼计数工作量大,准确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土壤弹尾目昆虫测量和计数过程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弹尾目动物测量计数装置,可代替人工测量应用于测量土壤微型动物(以土壤弹尾目动物为主)的尺寸以及统计土壤弹尾目动物的数量,从而获得土壤弹尾目动物生长和繁殖的准确参数,提高生态毒性实验的效率和准确度。
技术方案:土壤弹尾目动物测量计数装置,包括:计算机、长度测量装置和虫口计数装置,所述长度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图像采集器、转接环、显微镜、光源和第一底座,第一图像采集器通过转接环与显微镜的目镜相连,显微镜固定于第一底座上;第一图像采集器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连接,光源设于第一底座的上方;所述虫口计数装置包括第二图像采集器、云台、升降螺丝、支撑杆和第二底座,第二图像采集器通过云台和升降螺丝相连,升降螺丝与支撑杆滑动连接,支撑杆固定于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器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连接。
所述图像采集器为摄像头或数码相机,所述摄像头或数码相机搭载定焦镜头。
所述显微镜为Zeiss解剖镜。
所述计算机为装载有ImageJ 1.46的图像处理设备。
所述支撑杆上设有限位凹槽。
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设有透明载物台。
有益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可大幅提高测量精确度;放大倍数可变,可根据测量的需求,改变放大倍数;测量方便,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操作方便;测量时间短,效率高,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测量结果直接显示;保存被测量的图像和测量数据,使结果有据可查。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土壤弹尾目动物测量计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计算机(1)、第一图像采集器(2)、转接环(3)、显微镜(4)、光源(5)、第一底座(6)、云台(7)、升降螺丝(8)、第二图像采集器(9)、支撑杆(10)、第二底座(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土壤弹尾目动物测量计数装置,包括:计算机1、长度测量装置和虫口计数装置,所述长度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图像采集器2、转接环3、显微镜4、光源5和第一底座6,第一图像采集器2通过转接环3与显微镜4的目镜相连,显微镜4固定于第一底座6上;第一图像采集器2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1连接,光源5设于第一底座6的上方;所述虫口计数装置包括第二图像采集器9、云台7、升降螺丝8、支撑杆10和第二底座11,第二图像采集器9通过云台7和升降螺丝8相连,升降螺丝8与支撑杆10滑动连接,支撑杆10固定于第二底座11上;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器9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1连接。
所述图像采集器为摄像头或数码相机,所述摄像头或数码相机搭载定焦镜头。
所述显微镜4为Zeiss解剖镜。
所述计算机1为装载有ImageJ 1.46的图像处理设备。
所述支撑杆10上设有限位凹槽。
所述第一底座6和第二底座11上设有透明载物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56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