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活垃圾三相分离通风风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5339.2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7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葛亚军;荀方飞;卫潘明;刘竞;吴世新;崔华胜;李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F9/04 | 分类号: | C05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朱永飞 |
地址: | 1000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垃圾 三相 分离 通风 风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涉及生活垃圾三相分离通风风帽,是用来实现生活垃圾堆肥、生物干化过程中固、液、气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好氧堆肥处理和生物干化处理均需要在生活垃圾堆体内通入一定量的空气,一般采用底部通风的形式,通过通风管道和底部的通风孔将空气鼓入生活垃圾堆体内。
中国现有底部通风孔无法实现气、液、固的有效分离,一方面好氧堆体中渗流下的渗滤液携带固体颗粒堵塞通风孔,长时间使用后导致整个通风管道阻塞,通风效果逐渐变差,而现有设计结构多采用一体化设计,不易清理;另一方面渗滤液携带的固体颗粒进入到渗滤液导排通道中,进一步影响了渗滤液的流出以及通风效果。因此现有底部通风装置亟需改进,中国专利(CN2549005Y)虽已设计出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通风装置,但考虑到目前所采用的进出料方式(多采用铲车进出料),该装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既能满足实际工程中的需求,又能实现固、液、气分离的通风装置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活垃圾好氧堆肥、干化过程中固、液、气的分离,通过对通风装置的特殊设计,减少渗滤液携带的固体颗粒对管道的阻塞,提高了通风效率,从而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便于拆装的固、液、气分离的生活垃圾三相分离通风风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垃圾三相分离通风风帽(简称风帽)的顶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风帽的底部为集渣槽,所述风帽的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进气孔和溢流孔。
所述风帽的隔板优选为圆盘结构,通风孔优选地开设在隔板的中部。
所述风帽的整套结构优选为钢制结构。
所述风帽的隔板最好设置有用于与通风地板固定的镶嵌结构。
利用所述风帽进行生活垃圾三相分离时,采用底部通风的形式,通过通风管道和底部的通风孔将空气鼓入生活垃圾堆体内。操作过程为:将所述风帽的隔板镶嵌在通风地板中,进风机将气体鼓入到通风管道,并进一步进入整个通风系统,通风系统中的风压高于外部,通入的气体通过进气孔后经通风孔进入堆体;同时渗滤液及其携带的污泥,经通风孔进入集渣槽内,随着量的积累,渗滤液水位不断增加,在溢流孔处形成溢流,而污泥将沉降在集渣槽内,渗滤液顺利排出。
本实用新型优势在于,改变以往通风装置与通风地板一体化的设计,将通风装置与通风地板设计为两部分,通风地板主要作为通风装置的支撑与主供风系统,通风装置可以从通风地板拆卸,此组装结构既实现了生活垃圾通风系统的气、液、渣的分离,又具有易于更换、便于清污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垃圾三相分离通风风帽的原理是:利用液体及固体的势能,将其引入到开口空间,再通过固体的沉降和液体的溢流实现其分离;同时根据密闭空间的气体在开孔处以喷射弥散方式扩散,气体由通气孔直接喷射进入好氧堆体,实现了固体、液体、气体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垃圾三相分离通风风帽结构简单、易加工制作、采用组装结构易于更换、便于清污等特点,实现了生活垃圾通风系统中固液气的分离,同时,该装置也可应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储料坑。
附图说明
图1是通风风帽的侧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通风风帽俯视示意图;
图3是通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隔板,2-通风孔,3-进气孔,4-溢流孔,5-集渣槽,6-通风管道,7-渗滤液导排渠。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仅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生活垃圾三相分离通风风帽包括带有通风孔2的隔板1、进气孔3、溢流孔4和集渣槽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未经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53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55-65%高浓度甲醛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厌氧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