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热成形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5049.8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7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兴;许红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钟玉敏 |
地址: | 2012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成形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成形,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热成形模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安全和环保法规的控制越来越严,汽车公司逐步通过汽车轻量化技术来减少油耗降低废气排放,其中一种途径就是运用热成形技术对高强度钢板进行成形。其原理是将硼钢板加热到奥氏体温度区间以上,快速输送到热成形模具上,在冲压成形的同时,对板料进行淬火,得到完全马氏体组织的零件,使零件达到1500MPa级别的抗拉强度。因其具有超高强度,热成形零件逐渐广泛被应用于白车身结构件,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更轻量化的产品设计,对于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推动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于一般冷冲压模具,为了达到要求的机械性能,板料在加热后必须在马氏体相变前在模具中成形完毕,这就要求板料进入模具型腔时要比较稳定,同时在成形过程中上下型面与板料的接触状态也决定着产品最终的成形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板料成形稳定性和缩短调试时间的复合热成形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热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下模座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凸模及凹模,并且所述凸模及凹模的型面为平滑过渡的曲面,所述凹模两侧各设一托块,所述托块下方连接有驱动其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当所述托块运动至行程终点时,所述凹模型面和托块上表面共同构成与凸模型面相吻合的凹面。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托块的行程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在托块下方的顶出器,所述顶出器滑设在一顶出器座内,所述顶出器座装设在下模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出器下端通过顶杆与压机气垫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出器与顶出器座间设有导向板。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凹模两侧各设一个可上下运动的托块,并且两个托块的行程不同,在凸模及凹模完全压合前,两个托块一先一后作用于板料,使板料在成形过程中能更加稳定地与模具型面充分接触,从而在提升板料成形性的同时得到较高的调试效率,整个成形过程更有规律性,并且可以抑制局部的起皱现象,还能防止一些产品型面上相对较深的凸包类特征的开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动过程上死点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托块开始工作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托块开始工作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运动过程下死点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上模座
2 下模座
3 凸模
4 凹模
5 托块
51 第一托块
52 第二托块
6 顶出器
7 顶杆
8 导向板
9 板料
10 顶出器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50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瓜果切瓣机及其切瓣方法
- 下一篇:一种鸡油菌药膳罐头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