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破茬起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2877.6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1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邹建忠;张陆海;高自成;李宏斌;沈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建忠 |
主分类号: | A01B43/00 | 分类号: | A01B43/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李琪 |
地址: | 73400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茬起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从土壤中起出遗留残膜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在留有玉米根茬等硬茬的田间进行破茬起膜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引入我国,以其保温、保墒、保土、 增产等显著特点,对农民增收、农业增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称作为农业中的“白色革命”。随着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推广,塑料薄膜使用量迅速增加,每年用量达数万吨且不断增长。但是地膜覆盖技术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土地遭到严重的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维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清除残留在土壤中的塑料薄膜,出现了很多形式的残膜捡拾机,但是现有残膜捡拾机只能捡拾残膜,不能在硬茬地内破根、破茬、起膜,而且成型的残膜捡拾机,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破茬起膜装置,能在玉米根茬地等硬茬地中直接破根、破茬、起膜,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破茬起膜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多根破茬捡拾齿,破茬捡拾齿包括“L”形的主体,该主体较长臂竖直设置,破茬捡拾齿较短臂向下倾斜,破茬捡拾齿较短臂端面固接有锥形的向下倾斜的捡拾爪,相邻两个破茬捡拾齿之间并排安装有多根破土深松齿,该多根破土深松齿与捡拾爪同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破茬起膜装置采用由多个破茬捡拾齿组成的耙齿锋利似钉的钉耙,密度大、梳理捡拾程度高,挑根破茬性能强,也兼有碎土的作用,能够对土壤中的硬茬进行破碎,并起出土壤中的残膜。该装置可以直接由农用动力机械牵引作业,大幅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破茬起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杆,2.破茬捡拾齿,3.第二支杆,4.过渡齿,5.破土深松齿,6.捡拾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破茬起膜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多根破茬捡拾齿2,破茬捡拾齿2包括“L”形的主体,该主体较长臂竖直设置,其上端为自由端,破茬捡拾齿2较短臂的自由端向下倾斜,破茬捡拾齿2较短臂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破茬捡拾齿2较短臂自由端固接有锥形的捡拾爪6,捡拾爪6向下倾斜,捡拾爪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所有的破茬捡拾齿2通过第一支杆1和第二支杆3相连接,第一支杆1朝向捡拾爪6,相邻两个破茬捡拾齿2之间的第一支杆1上并排安装有多根破土深松齿5,破土深松齿5向下倾斜,破土深松齿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5°,位于相邻两个破茬捡拾齿2之间的多根破土深松齿5中相邻两根破土深松齿5之间的距离为60cm;破土深松齿5的一端与第一支杆1固接,破土深松齿5的另一端与破茬捡拾齿2较短臂同向设置,第二支杆3上并排设置有多个过渡齿4,过渡齿4的一端与第二支杆3固接,过渡齿4的另一端与破土深松齿5反向设置。
在玉米秸秆收获后无需浇水,就能在玉米根茬地捡拾清除该土壤中的残膜,尤其适用于清除留有玉米茬等硬茬的土壤中的残膜,并在清除残膜的同时破茬、整地,减少人工作业、单项机械作业程序,减低作业成本提高土地效益。
玉米秸秆收获后,由于留在土壤中的玉米根茬大且硬,传统的地膜捡拾机无法进行残膜捡拾,更无法对玉米根茬进行破茬。通常都是人工对玉米地进行破茬整地:一般在秋季浇水后,地块表面湿度达到人工操作的程度,经过用耙子清除残膜——用铁锨或锄头刨除根茬——根块晾干——用木榔头击碎或滚子压碎——人工清除——耕翻土地——耙平——镇压七道工序后才能在该块土壤中再次播种;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建忠,未经邹建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28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