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跪连接式轮辐加强型半表面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2428.1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4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孙锋峰;盛枫;叶燕飞;董平;汪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00 | 分类号: | B60B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轮辐 加强型 表面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跪连接式轮辐加强型半表面车轮。
背景技术
车轮是轮胎和车轴之间旋转的承载体,通常由轮辋和轮辐两个部件组成,轮辋和轮辐可是整体的、永久连接的或可拆卸的。跪连接式半表面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两个部件,轮辐焊接在轮辋外侧胎圈座上。由于焊接位置和普通车轮不同,跪连接式半表面增加了受力的悬臂梁长度。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轮的受力非常复杂,在复杂的外力作用下,如果轮辐的强度不够,则容易产生裂纹,裂纹逐渐随着外力的作用变大,最终导致整个轮辐、轮辋变形,从而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普通的跪连接式半表面轮辐结构强度低,安全性能差,因此使用寿命也短,无法满足人们对车辆安全性的要求。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856562U,授权公告日2011年6月8日,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半表面钢制车轮,轮辋和轮辐的装配和焊接位置在轮辋的胎圈座上,通风孔之间的轮辐上设有3-7个凸或凹的花瓣加强筋;通风孔周边压制倒角或翻边。其不足之处是只提高了通风孔周边的局部强度,轮辐的辐底安装面处的圆角等其他部位仍然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轮辐整体强度仍然不够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辐容易产生裂纹而严重影响行驶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跪连接式半表面车轮的轮辐整体强度不够,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辐容易开裂而影响行车安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增强轮辐整体强度,从而保障行车安全的跪连接式轮辐加强型半表面车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跪连接式轮辐加强型半表面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轮辐上均匀分布有螺栓孔和通风孔,轮辐的中心设有中孔,所述的轮辐的周围向内翻折延伸形成环形轮辐跪面,所述的环形轮辐跪面的外侧面与轮辋上外侧胎圈座内侧贴合,所述的环形轮辐跪面的端部与外侧胎圈座焊接连接,轮辐上辐底安装面延伸至通风孔之间的部位设有外凸的环形圆弧冠。环形圆弧冠能有效的增强轮辐整体强度,减小应力集中,从而使得轮辐的承压能力更加强,能有效的防止车轮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轮辐支撑强度不够而导致轮辐开裂等,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圆弧冠的外圈与轮辐之间圆弧过渡连接,环形圆弧冠的内圈也与轮辐之间圆弧过渡连接。环形圆弧冠与通风孔区域之间形成高度差,能大大减少应力集中的现象,同时圆弧过渡连接也能分散应力,从而使得轮辐受力均匀,不会因为应力集中而影响轮辐的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轮辐跪面与轮辐之间圆弧过渡连接,连接处的圆弧半径在5mm-30mm之间。圆弧半径太小会导致应力集中,而半径太大会导致轮辐和轮辋的配合面过小,因此环形轮辐跪面与轮辐连接处的圆弧半径在5mm-30mm之间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圆弧冠的外圆弧半径在5mm-35mm之间。圆弧半径太小不利于成型,也起不到减小轮辐应力集中的效果,而半径太大会导致通风孔区域面积减小,无法正常散热。
作为优选,所述的轮辐上中孔的周边向外翻折延伸形成中孔翻边,所述的中孔翻边的外侧壁上设有中孔槽,所述的中孔翻边的底面到顶面的高度在8mm-20mm之间。翻边过低,无法设置中孔槽,翻边过高,难以成型;中孔槽便于装饰罩的安装,装饰罩通过中孔槽与轮辐连接,连接更加可靠、稳定,不易脱落,装饰罩也能增加车轮的整体美观。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风孔所在的平面与辐底安装面的夹角在0°-15°之间。夹角为负值,不利于生产时模具退料,夹角太大,成型性能不好。
因此,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增强轮辐的整体强度,减小轮辐上的应力集中,从而保证行车安全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轮辋1 轮辐2 螺栓孔3 通风孔4 中孔5 环形轮辐跪面6 外侧胎圈座7 辐底安装面8 中孔翻边9 中孔槽10 通风孔所在平面 环形圆弧冠r1 夹角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跪连接式轮辐加强型半表面车轮,包括轮辋1和轮辐2,轮辐2上均匀分布有螺栓孔3和通风孔4,轮辐2的中心设有中孔5,轮辐1上中孔5的周边向外翻折延伸形成中孔翻边9,中孔翻边9的底面到顶面的高度在8mm-20mm之间,中孔翻边9的外侧壁上设有中孔槽10,本实施例中,中孔翻边9的底面到顶面的高度为16mm,中孔槽10便于装饰罩的安装,装饰罩通过中孔槽与轮辐连接,连接更加可靠、稳定,不易脱落,装饰罩也能增加车轮的整体美观;轮辐2上通风孔所在平面11与辐底安装面存在夹角θ,夹角θ的角度范围在0度-15度之间,本实施例中,夹角θ为2度;轮辐2的周围向内翻折延伸形成环形轮辐跪面6,环形轮辐跪面6的外侧面与轮辋1上外侧胎圈座7内侧贴合,环形轮辐跪面6的端部与外侧胎圈座7焊接连接,从轮辐外侧看不到焊接接缝,更加美观,焊接连接更加稳定、省力,环形轮辐跪面6与轮辐2之间圆弧过渡连接,连接处的圆弧半径在5mm-30mm之间,本实施例中连接处的圆弧半径为8mm;轮辐2上位于辐底安装面8延伸至通风孔4之间的部位设有外凸的环形圆弧冠r1,环形圆弧冠r1的外圈与轮辐2之间圆弧过渡连接,环形圆弧冠r1的内圈也与轮辐2之间圆弧过渡连接,环形圆弧冠r1的外圆弧的半径在5mm-35mm之间,本实施例中,环形圆弧冠r1的圆弧的半径为20mm,环形圆弧冠能有效的增强轮辐的整体支撑强度,从而使得轮辐的抗压能力更加强,环形圆弧冠的内圈、外圈与轮辐之间都是圆弧过渡连接,从而有效的减小应力集中,防止车轮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轮辐支撑强度不够而导致轮辐开裂等,从而保证行车安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有效增强轮辐的强度,减小轮辐上的应力集中,从而保证行车安全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2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再生轮胎用环状胎面的抛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信息分享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