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手机和RFID的车辆和司机的捆绑跟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1378.5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2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安联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陈兴元 |
主分类号: | H04W4/04 | 分类号: | H04W4/04;H04W64/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徐乐慧 |
地址: | 300061 天津市北辰区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手机 rfid 车辆 司机 捆绑 跟踪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运输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公路运输中利用手机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技术实现车辆和司机捆绑,并实现车辆和司机跟踪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运输车辆和司机的跟踪都是分开的,主要采用如下几类方法:
第一类:采用安装在车辆上的GPS卫星定位车载终端,实时追踪车辆位置信息来实现车辆跟踪。它的缺点是仅仅实现了对车辆的跟踪,但没有实现对司机的跟踪。这样存在车辆可以更换其他司机,或者司机可以更换GPS设备到其他车辆的问题,因此无法保证运输中实际使用车辆和司机的一一对应。
第二类:利用司机的手机通过移动定位实现跟踪,可以定位到司机实时所处的位置。它缺点在于仅仅可以定位司机,无法定位到车辆,也无法解决车辆和司机之间的捆绑跟踪和一一对应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手机和RFID的车辆和司机的捆绑跟踪系统,利用该系统方便且能够解决车辆和司机的捆绑,实现同时跟踪车辆和司机,以保证运输业务的真实性,及时了解车辆、司机、货物的当前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基于手机和RFID的车辆和司机的捆绑跟踪系统包括包括粘贴在汽车驾驶室内便于司机够到的部位的RFID电子标签、NFC手机及远程服务器,所述NFC手机和远程服务器经移动电话网络通信连接,由所述NFC手机随时报告NFC手机所处的位置及运输任务信息。
所述RFID电子标签为防撕标签。
所述NFC手机扫描读取RFID电子标签时需要靠近电子标签10cm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手机和RFID的车辆和司机的捆绑跟踪系统能真正实现了司机与车辆的捆绑关系,可以对运输业务进行真实有效的监管,保证了运输业务的真实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基于手机和RFID的车辆和司机的捆绑跟踪系统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RFID电子标签在驾驶室内的贴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基于手机和RFID的车辆和司机的捆绑跟踪系统流程图。
图中标号说明:
1、NFC手机;2、RFID电子标签;3. 移动电话网络;4、远程服务器;5、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基于手机和RFID的车辆和司机的捆绑跟踪系统包括有司机使用的移动终端,即司机使用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手机1,RFID电子标签2,手机1内安装的应用程序,移动电话网络3以及远程服务器4。其中:
RFID电子标签2固定在车辆5驾驶室内,应用程序安装在手机1上,通过手机通讯即移动电话网络3与远程服务器4进行通讯连接,远程服务器4储存并管理司机、车辆、手机的数据信息。
RFID电子标签2采用防撕标签,粘贴在车辆5后一经撕毁后,标签即失效,RFID电子标签2中的标识是该车辆唯一性的识别标签,司机在上车后用手机1读取RFID电子标签2芯片,手机1端应用程序启动。手机1与RFID电子标签2被绑定,绑定保持时间可以是20分钟,由远程服务器4设定。手机1在扫描读取RFID电子标签2时需要靠近RFID电子标签10cm的距离。
远程服务器4与手机1之间采用基站定位技术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实现车辆的跟踪,由于是使用无线通迅网络信号,所以在有手机信号的地方都可以定位。
本实用新型中车辆和司机的捆绑跟踪系统,当司机在运输业务开始之前,首先使用手机1读取车辆5内粘贴的RFID电子标签2,实现手机1与车辆5的捆绑,每次读取后绑定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也可以是30分钟,具体由远程服务器4设定,在实现捆绑之后,手机1内应用程序的各项操作才可以启用,司机可以开始业务运输,远程服务器4开始跟踪司机、车辆及运输业务。
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步骤一:在汽车驾驶室内方便司机够到的地方粘贴上一张RFID电子标签2,在粘贴后,不能损坏或撕毁,否则标签将失效。
步骤二:上车后司机用手机1读取RFID电子标签2的芯片,手机1内应用程序启动,手机1与RFID电子标签2被绑定,绑定的时间保持2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安联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陈兴元,未经天津安联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陈兴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13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