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灭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0312.4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3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旭梅 |
主分类号: | A61L2/08 | 分类号: | A61L2/08;A61L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灭菌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科技灭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灭菌设备。
技术背景
目前,针对固体颗粒的灭菌处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在于固体颗粒的粒子小,固体颗粒表面灭菌工艺通常难以实施。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热处理、辐射处理和化学处理来进行灭菌处理。但是,其中的热灭菌的热效应通常会影响待灭菌物质的生物效能;辐射灭菌常常会带来未知的生物效应;而化学灭菌对环境等存在污染。
颗粒灭菌采用的方法除以上所提及的以外,还包括有:流化床灭菌、微波灭菌,这些灭菌方法工艺的局限性也是显然的。其中,在流化床灭菌工艺中,待灭菌颗粒的粒径大小受到严格的限制:如果颗粒的粒径太小,流化床内的该颗粒会随气体逸出而排出流化床,达不到预期的灭菌效果。微波灭菌同样属于热灭菌,针对那些具有非热灭菌要求的颗粒而言,微波灭菌处理是不可取的。同时,这些灭菌方法对物料的处理时间较长,工业成本较大。
光灭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以上一些缺陷,但现有技术中的光灭菌工艺是将固体颗粒堆积于灭菌室内,然后开启预先设置于该灭菌室内的灭菌光源,对堆积的静止颗粒进行照射。显然,由于颗粒的堆积,光对颗粒的灭菌主要针对堆积体的表面,对堆积体内部颗粒无法实施灭菌,灭菌是不完全的。同时,堆积颗粒形成的料层厚,灭菌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灭菌设备,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灭菌工艺灭菌不完全、灭菌效率低下及无法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光灭菌设备,该灭菌设备利用灭菌光源与粉体混合系统对固体颗粒实施灭菌,其中包括灭菌光源,该灭菌光源设于所述粉体混合系统的容器,从而形成灭菌室,该灭菌室或称为灭菌设备的灭菌容器。所述粉体混合系统灭菌容器设有进料口与卸料口,粉体混合系统灭菌容器的两端设有带轴承的灭菌容器固定支架,所述支架通过轴承连接于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通过电机驱动带动灭菌容器转动。即通过给料装置(未标出)将待灭菌的固体颗粒由粉体混合系统灭菌容器的进料口输送到设有灭菌灯管的灭菌容器中,其中,固体颗粒借助灭菌容器的转动反复翻转,料层变薄,并接受灭菌光源的充分照射,固体颗粒灭菌完全,同时,可提高光灭菌的效率,适用于工业化操作。灭菌完成后,固体颗粒由所述灭菌容器的卸料口排出。
所述粉体混合系统的灭菌容器设有阵列排列的灭菌灯管,如此可使灭菌设备的灭菌效率高。
所述灭菌光源为紫外光源或脉冲强光光源,从而满足各种固体颗粒的不同的灭菌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光灭菌设备由于结合使用了光灭菌与粉体混合系统,能够有效针对固体颗粒进行灭菌。在灭菌时,固体颗粒在光照射中处于翻转状态,固体颗粒由堆积状态变为流动状态,各部分颗粒与灭菌光源接触充分,颗粒灭菌完全,同时,颗粒料层薄,颗粒灭菌效率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设备灭菌成本低,适用于各种不同粒度的固体颗粒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光灭菌设备的原理图;
图2灯管外罩示意图;
图3灯管外罩左端视图;
图4灯管外罩接头右端视图;
图5设有第一灭菌灯管的灯管外罩示意图;
图6设有第一灭菌灯管的灯管外罩左端视图;
图7第一方面灭菌设备灭菌容器示意图;
图8第一方面灭菌设备灭菌容器左端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光灭菌设备的原理图;
图10第二方面灭菌设备灭菌容器示意图;
图11第二方面灭菌设备灭菌容器左端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光灭菌设备的原理图;
图13设有第二灭菌灯管的灯管外罩示意图;
图14设有第二灭菌灯管的灯管外罩左端视图;
图15第三方面灭菌设备灭菌容器示意图;
图16第三方面灭菌设备灭菌容器左端视图;
其中:
1灭菌容器、2带轴承的灭菌容器固定支架、3灭菌容器进料口、4灭菌容器卸料口、5轴承支架、6灯管外罩、7电机、8第一电源、9电刷、10第一灭菌灯管、11第一灭菌灯管管脚、12第一连接螺孔、13第二连接螺孔、14脉冲强光动力单元、15脉冲强光控制单元,16第二灭菌灯管、17第二灭菌灯管管脚、18灯管支架、19灯管外罩接头、20第三连接螺孔、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旭梅,未经杨旭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03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铸件内壁高频清理机床
- 下一篇:一种带风扇的干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