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叶黄素的制备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9774.4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7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孙言春;牟振波;张玓;杜宁宁;吴松;陈中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403/24 | 分类号: | C07C40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黄素 制备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黄素的制备设备,尤其是一种可简化生产工艺且操作简单、耗能低的叶黄素的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叶黄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安全无毒、抗氧化性能优异的特点,已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烟草、畜禽饲料等生产领域中。近年来科学研究报道叶黄素与降低由氧化损害视网膜黄斑区引起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的危险性有关,并且叶黄素可有效预防动脉硬化、白内障,还可抑制癌的发生。大量的叶黄素存在于蔬菜、花卉、水果和某些藻类生物中,其中尤以金盏花和万寿菊中含量最高。叶黄素在植物中通常与肉豆蔻酸、月桂酸和棕榈酸等脂肪酸结合成酯类衍生物,但叶黄素酯需转化成游离的叶黄素才能够被人体代谢,因此从含有叶黄素的生物中制备出的叶黄素酯需要水解,生成游离的叶黄素单体。传统的叶黄素制备工艺的主要流程为:万寿菊干花颗粒→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浓缩→叶黄素酯粗体物→皂化→皂化物→纯化→叶黄素产品。传统的叶黄素制备工艺中存在有机溶剂用量大、工艺复杂、耗时长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传统工艺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叶黄素的制备设备,叶黄素酯的提取与叶黄素酯的皂化同时进行,省去了提取液浓缩步骤,减少了有机溶剂的用量,降低了能耗,符合环保要求且适于叶黄素的工业化规模生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叶黄素的制备设备,包括冷凝器、提取罐、气液导流器、皂化釜;提取罐,其顶部设有蒸气冷凝接口和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渣口,内部设有溢流管,溢流管外部罩有套筒;气液导流器,其由气液管、单向导气管、排液管组成;皂化釜,其顶部设有蒸气出口和进液口,底部设有料液出口;冷凝器,通过提取罐顶部的蒸气冷凝接口固定在提取罐的上方;皂化釜顶部的蒸气出口与提取罐的溢流管通过气液导流器相互连接。
溢流管的上部开设供蒸气和液体通过的圆孔,圆孔的半径为0.5-0.9厘米,圆孔的个数为5-8个;套筒的上部开设供蒸气通过的圆孔,圆孔的半径为0.3-0.5厘米、个数为12-16个,套筒的下部开设供液体通过的圆孔,圆孔的半径为3-4厘米、个数为2-4个,套筒的外表层上粘贴一层防止固体物料通过的纱网,纱网的目数为200-400目。
气液导流器,其气液管设有球阀I、其单向导气管设有止回阀II、其排液管设有球阀III;在皂化釜的加热夹套进行加热时,气液管的球阀I处于开放状态、单向导气管的止回阀II和排液管的球阀III处于关闭状态,在皂化釜的加热夹套停止加热时,气液管的球阀I处于关闭状态、单向导气管的止回阀II和排液管的球阀III处于开放状态。
皂化釜的搅拌桨为框式搅拌桨,在皂化釜的加热夹套进行加热时,皂化釜的搅拌桨电机处于开启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流程是,将万寿菊干花颗粒置于提取罐内,将石油醚(沸程30℃~60℃)、乙醇、氢氧化钾水溶液置于皂化釜内,开启皂化釜的加热夹套的加热装置向皂化釜提供热能,并控制皂化釜的釜内温度,同时使气液管的球阀I处于开放状态、单向导气管的止回阀II和排液管的球阀III处于关闭状态,并开启皂化釜的搅拌桨电机使蒸皂化釜的搅拌桨进行搅拌。通过调节加热程度控制皂化釜的釜内温度在45℃~60℃之间,利用石油醚蒸气和其冷却液对提取罐中的万寿菊干花颗粒进行浸提。当提取罐中提取液的液面超过提取罐的溢流管的上部的圆孔时,提取液通过溢流管和气液导流器的气液管流回皂化釜内,由于不断有石油醚蒸气产生,且提取液不断流回皂化釜内,从而实现连续提取叶黄素酯的目的。在连续提取叶黄素酯的同时,流回皂化釜的提取液中的叶黄素酯在乙醇、氢氧化钾水溶液在作用下进行水解皂化生成叶黄素,进而实现了叶黄素酯的提取和叶黄素酯水解皂化同时进行的目的。当叶黄素酯提取基本完全后,关闭皂化釜的加热夹套的加热装置,同时使气液管的球阀I处于关闭状态、单向导气管的止回阀II和排液管的球阀III处于开放状态,回收石油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传统工艺的缺点,使叶黄素酯的提取与叶黄素酯的皂化同时进行,省去了提取液浓缩步骤,减少了石油醚的用量,降低了能耗,符合环保要求且适于叶黄素的工业化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97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