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秸秆盲沟单元及其组合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9038.9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彦;别学清;李辉;丁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鸿基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单元 及其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秸秆盲沟单元及其组合体,应用于淤土排水固结,以实现固化处理。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淤土排水固结处理技术,均采用塑料排水板或塑料盲沟构成垂直或水平排水系统,通过真空泵的负压抽排积水体内部的积水。随着积水不断排出,淤土的含水率随之降低,促使淤土固结硬化。
现有排水体系技术存在的主要缺点:
①使用塑料制品进行淤土处理,处理后的场地含有大量塑料废弃物产生环境污染。
②塑料制品耗用量大,工程成本高。
③积水体过水面积小,排水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排水高效的秸秆盲沟单元及其组合体。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秸秆层和设置在秸秆层外部将秸秆层包覆住的编织袋,编织袋两端封口扎紧。
本实用新型将若干秸秆盲沟单元设置在滤袋内,滤袋两端扎紧,相邻秸秆盲沟单元接合部封口打开连接后绑紧,秸秆层内设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将邻秸秆盲沟单元接合部封口打开填设秸秆后绑紧。
所述排水管作为水平排水通道时,加筋设置。
所述排水管作为垂直排水通道时,为软式透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秸秆盲沟可以制作成任意长度的整体结构。必要时其内部可设置不同规格的抽排水管道;2)秸秆盲沟可以人为控制制作直径,增加积水体过水断面;3)实用新型秸秆盲沟可以实现任意长度和方向的人工搭接,克服了塑料积水体剪裁后不易搭接的困难;4)实用新型秸秆盲沟比现有塑料积水体大大节约了材料成本;5)秸秆盲沟使用了大量秸秆,对缓解农民秸秆焚烧,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6)同时秸秆在腐烂后成为生态肥料,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秸秆盲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编织袋、2为秸秆、3为滤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用土工编织袋1缝制成直径40cm长度2.2m的口袋,向口袋内充填秸秆2,充填松紧度应适宜,保持经水浸泡后人工压实直径大于25cm,用塑料绳扎紧封口,即完成秸秆盲沟单元的制作,制作完成的秸秆盲沟单元长度为2m左右。秸秆在充填前应进行适当处理,其方法为将秸秆用农用脱粒机交脱两次,使其达到送软状态,且清除秸秆夹带的草灰、泥块。
用120目滤网或200g/m2透水土工布缝制成直径40cm的无底滤袋3,其长度按照施工要求确定,将制作好的秸秆盲沟单元从两端逐一填入无底滤袋3内,并适当挤压保持秸秆盲沟单元紧密接触,然后两端用塑料绳扎紧,即完成秸秆盲沟单元组合体制作。
按照秸秆盲沟使用功能不同,在滤袋3反滤材料(120目滤网或200g/m2透水土工布)内侧预设不同规格型号的透水管;作为水平排水通道时,预设φ3cm塑料加筋软管,作为垂直排水通道时预设软式透水管。
秸秆盲沟单元组合体顺长搭接:将秸秆盲沟单元组合体需要搭接的封闭端解开,绑扎接触部位土工编织袋1的端口,再将滤袋3密封绑扎即可,必要时在接触部位填入适量的秸秆2,保持接触紧密。
秸秆盲沟单元组合体垂直搭接:将一组秸秆盲沟单元组合体需要搭接部位的缝合线解开,将另一组秸秆盲沟单元组合体需要搭接端预设的排水管道插入滤袋3内侧,重新缝合解开的缝合部分,再包裹绑扎即可。
本实用新型秸秆2在结构功能上,起到支撑骨架和透水的作用,取代原有的塑料骨架;土工编织袋1起到包裹秸秆2和透水的作用,滤袋3起到土颗粒进入盲沟内部和防止盲沟淤堵的作用。
通过上述各材料组成的秸秆盲沟在水压力或真空压力条件下发挥排水的功能,实现淤土固结快速高效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鸿基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鸿基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90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