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咬合桩深基坑围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8700.9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4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来;李广宇;孙建强;吴立;祝峻;余剑英;蒋吉清;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宁波市海曙区公共项目建设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咬合 基坑 围护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基坑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咬合桩深基坑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咬合桩是指平面布置的排桩间相邻桩相互咬合,桩圆周相嵌而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桩墙,它用作构筑物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咬合桩桩墙有别于圆形桩与异形桩组合的桩墙,咬合桩的混凝土终凝出现在桩的咬合以后,成为无缝的连续桩墙。而普通的围护,扩孔系数大,工程造价高,施工速度慢。施工较为不灵活,不容易转折,不适于施工一些平面几何图形转折多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结构复杂,施工成本较高,扩孔系数大,适应范围小,不容易转折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成本较低,扩孔系数小,适应范围大,较容易转折的咬合桩深基坑围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咬合桩深基坑围护结构由深基坑围护组成,深基坑围护两边覆盖有一层砼导墙,深基坑围护内设置有第一桩和第二桩,第一桩和第二桩有一个取土面隔离,取土面水平高度低于砼导墙水平高度,第一桩和第二桩之间设有一个咬合桩套管,咬合桩套管管壁与第一桩和第二桩紧密贴合。第一桩和第二桩为素砼桩,砼导墙提高咬合桩孔口的定位精度并提高就位效率。
作为优选,咬合桩套管底部设置有底口刃角。使得咬合桩具有切割能力,可与第一桩和第二桩咬合。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较合理,施工成本较低,扩孔系数小,适应范围大,较容易转折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咬合桩深基坑围护结构由深基坑围护组成,深基坑围护4两边覆盖有一层砼导墙5,深基坑围护4内设置有第一桩2和第二桩3,第一桩2和第二桩3有一个取土面11隔离,取土面11水平高度低于砼导墙5水平高度,第一桩2和第二桩3之间设有一个咬合桩套管1,咬合桩套管1管壁与第一桩2和第二桩3紧密贴合,咬合桩套管1底部设置有底口刃角6(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宁波市海曙区公共项目建设管理中心,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宁波市海曙区公共项目建设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87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室后浇带传力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沉管灌注桩的活瓣式桩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