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热处理铝合金架空绝缘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8663.1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6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何敏;徐静;周泽;孟富强;夏霏霏;李世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徐琳淞 |
地址: | 21425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处理 铝合金 架空 绝缘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热处理铝合金架空绝缘电缆,可替换目前市场中的架空绝缘电缆。
背景技术
架空绝缘电缆早在上世纪就已经问世,并在欧、日、美等国家开始使用,多年的实践证明使用架空电缆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事故次数。至目前为止,架空绝缘电缆已被广泛使用。
架空绝缘电缆的导体主要采用铜、铝、铝合金、钢芯铝绞线。其中铝合金因之前工艺制造困难,一般都需进行热处理,造价昂贵,导电率低,未能广泛使用。铜导体也受价格及重量制约,市场应用率低。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架空绝缘电缆以铝芯和钢芯铝绞线居多,不采用型线。
纯铝导体强度较低,在档距较小,空间走廊较充裕场合使用较多,一般为农村用户配电。而在设计时,考虑到导体的强度,基本都偏向使用钢芯铝绞线导体,但放线施工繁琐。
在生产过程中,无论是纯铝导体或是钢芯铝绞线导体,均采用导体紧压工艺。易造成导体表面毛糙,铝丝缝隙中铝屑堆积。在后续的绝缘挤出工艺中易夹带铝屑。成品在做电压试验时击穿较多,严重影响产品合格率。
实际使用过程中,多年的调查证明,钢芯铝绞线架空绝缘电缆重量过大,大档距挂线时弧垂较大。尤其在目前城市施工时,空间走廊紧凑,单侧三相放线时,弧垂过大易造成风击舞动,线缆碰撞,影响使用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架空绝缘电缆不足及使用中遇到的瓶颈,提供一种性能优异、重量轻,弧垂小,可满足不同使用场合,节能环保的非热处理铝合金架空绝缘电缆。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热处理铝合金架空绝缘电缆,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体、半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层或者由内至外为导体和绝缘层;所述导体采用导电 率为不低于58.5%IACS的非热处理铝合金型线单线同心绞合,绞合导体的填充系数不小于93%。
所述半导体屏蔽层为6kV及以上的交联型或非交联型。
电缆由内至外为导体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黑色耐候料。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非热处理型线铝合金架空绝缘电缆,铝合金导体强度≥240MPa,导电率≥58.5%IACS,采用目前国际领先的型线冷拉拔工艺技术,可使绞合导体填充系数达93%以上,因此导体柔软、圆整、紧密。经过大量试验证明,同等直径的非热处理型线铝合金导体与钢芯铝绞线导体相比,前者导体拉断力及20℃时直流电阻均优于后者。导体在后续挤出生产工艺时无铝屑堆积,可实现清洁生产。而且导体表面圆整,试验通过率高。整个电缆重量轻、强度高、弧垂小,能够传输大容量电流,可满足不同使用场合,节能环保,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
导体1、半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非热处理铝合金架空绝缘电缆,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体1、半导体屏蔽层2和绝缘层3;导体1采用导电率为不低于58.5%IACS的非热处理铝合金型线单线同心绞合,绞合导体的填充系数不小于93%。具体来说,图1中绞合的导体1的中心为圆形单线,然后同心绞合2层梯形型线,当然也可以绞合多层其他形状的型线。半导体屏蔽层2为6kV及以上的交联型或非交联型。
(实施例2)
见图2,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导体1为非热处理铝合金型线单线绞合一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电缆不采用半导体屏蔽层2,电缆由内至外为导体1和绝缘层3;在此种情况下,绝缘层3为黑色耐候料。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86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脚踏车警示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