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磨阀套卡口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8353.X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0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余忠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9/00 | 分类号: | B24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阀套 卡口 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磨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磨阀套卡口专机。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轴上转向轴油槽位置处套设有阀套,阀套内设有与转向轴油槽配合设置的阀套油槽,阀套上设置有与阀套油槽相配合的油孔,油孔与阀套外侧壁的汽车油缸连通,阀套上端还设置有卡口。但是,目前采用普通磨床加工的阀套卡口很难保证与阀套的对中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准确保证阀套卡口与阀套对中性的磨阀套卡口专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磨阀套卡口专机,包括工作台和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工装;
所述工作台安装在一直线导轨上,所述工作台与一丝杠传动机构相连,所述丝杠传动机构由电机驱动;
所述工装包括底板、垫板、芯轴、支板、芯板、拨块、汽缸、压板、砂轮、把手和定位块;
垫板和汽缸均固定在底板上,垫板的中心设置有一通孔,芯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把手与芯轴固定连接,用于驱动芯轴转动;拨块固定安装在芯轴的上端,与芯轴联动;
所述芯板包括底盘和设置在底盘中央向外凸起的芯柱;所述芯柱用于安装待加工阀套;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内孔,所述芯柱内部中空,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径向弹簧槽;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轴向通槽,所述每个轴向通槽内均卡装有一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待加工阀套内部的阀套油槽匹配;所述径向弹簧槽内安装有回位弹簧;
所述拨块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拨块穿过底盘的内孔和芯柱的中心,与定位块接触,用于驱动定位块运动;
所述芯板与垫板之间设置有支板;芯板、支板、垫板和底板通过两个定位销依次连接固定;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一支柱,压板的中部可摆动的支撑在支柱上,压板的一端位于拨块的上方,用于压紧待加工阀套;另一端位于汽缸的活塞杆上方;
砂轮与待加工阀套的卡口位置对应,用于对所述卡口进行磨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工装还包括一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把手相连,另一端与支柱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定位锥角。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压板上与支柱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滑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直线导轨的外部设置有一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行程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磨阀套卡口专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横向导轨为硬轨,或者类似于轴向断面轴承一样的结构,中间放保持架及钢珠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专机的成本更低,更加经济,精度更高,能够保证尺寸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用电机带动钢丝绳轮,再由钢丝绳轮带动机床运动的机构,改进成了改成电机带动丝杆,丝杆再带动工作台,使得工作台在直线运行过程当中更加的平稳、可靠。
3、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机床导轨的结构由原来的保持架与钢珠,改进成了直线导轨,外面安装防护罩,来确保直线导轨的使用寿命,磨削铁削都很微小。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阀套卡口工装通过采用与阀套内部的阀套油槽匹配的定位块定位,以及砂轮磨削,保证了卡口的等分面始终通过阀套内圆的中心,能够准确保证阀套卡口与阀套的对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磨阀套卡口专机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芯板的剖面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定位块的俯视图;
图中各标号的含义如下:
底板1、垫板2、芯轴3、支板4、芯板5、拨块6、汽缸7、压板8、砂轮9、把手10、定位块11、拉簧12、支柱13、滑槽14、待加工阀套15、底盘51、芯柱52、径向弹簧槽53、轴向通槽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磨阀套卡口专机,包括工作台和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工装;所述工作台安装在一直线导轨上,所述工作台与一丝杠传动机构相连,所述丝杠传动机构由电机驱动。所述直线导轨的外部设置有一防护罩,可延长直线导轨的使用寿命。所述工作台上还安装有行程感应器来控制行程,如此可避免重复走的浪费。
所述工装包括底板1、垫板2、芯轴3、支板4、芯板5、拨块6、汽缸7、压板8、砂轮9、把手10和定位块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83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