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态三维测量时序同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8149.8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9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伟;钟凯;刘行健;王思杰;郭恭林;陈楚文;何睿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25 | 分类号: | G01B11/25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三维 测量 时序 同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精密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态三维测量时序同步系统,该系统可以保证动态三维测量系统在高速采集状态下光栅图像的投影与采集是同步一致的。
背景技术
动态三维测量技术在国防、航空航天、汽车、电力、铁路、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动态三维测量技术改变了叶片加工质量只能用综合样板进行检验的历史。采用三维测量设备对大型航空发动机钛合金机匣和飞机机身钛合金构件的精密铸造用蜡模进行精确的三维测量和质量检测。在汽车领域中利用动态三维测量技术可以实现试验车的碰撞安全性测试的工作。随着制造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对元件加工、检测的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有精度高,使用方便的三维测量装置进行快速检测。传统的激光面扫描的方式很难满足快速、实时上、便携性的要求,而利用数字光栅投影的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速度、精度和便携性上的要求。而基于结构光测量技术的动态三维测量技术的关键就在于高速光栅图像的投影以及对应的反射图样采集。所以,在高速状态下如何保证光栅图像的投影与采集是同步的成为了动态三维测量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态三维测量时序同步系统,该系统使动态三维测量系统在高速采集状态下光栅图像的投影与采集高度一致同步,以达到提高动态三维测量速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态三维测量时序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时序控制板,DLP投影仪,第一、第二CCD相机,图像采集卡和数据处理器;其中,所述时序控制板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第一、第二CCD相机,以及DLP投影仪相连,所述DLP投影仪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相连,第一、第二CCD相机通过图像采集卡和所述数据处理器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第二CCD相机的光心轴与DLP投影仪的光心轴夹角均在20至60度之间。
在同步过程中,数据处理器获取系统各部分的延时参数并将数据发送到时序控制板上,时序控制板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找出最优的时序同步决策;DLP投影仪将光栅图像投射到被测物体表面同时将同步信号发送至时序控制板,时序控制板通过得到的最优同步决策,将同步信号处理之后送至两个CCD相机的触发端口,触发两个CCD相机的拍照。通过上述过程以达到光栅图像的投影与采集高度一致同步且同步速率达到了220帧/s。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套时序同步系统,解决了动态三维测量系统中的光栅图像的投影与采集高度一致的同步问题。该系统最显著的特征在于精简了操作步骤,不再需要每次装配系统时进行繁琐的调试,只需要一次参数的输入便可实现系统的光栅图像的投影与采集是同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时序同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动态三维测量系统的各部分延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时序控制板106,DLP投影仪102,第一、第二CCD相机103、104,图像采集卡105和数据处理器107。其中,两台CCD相机103、104的光心轴与DLP投影仪102的光心轴夹角均在20至60度之间,并且测量时严格保持DLP投影仪102与两台CCD相机的相对位置不变。图1中,101表示被测物体。
时序控制板106分别与数据处理器107,两台CCD相机103和104,DLP投影仪102相连,DLP投影仪102与数据处理器107相连,两台CCD相机103和104通过图像采集卡105和数据处理器107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81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