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回收管线缆卷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7618.4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7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戴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明明 |
主分类号: | B65H75/48 | 分类号: | B65H75/48;B65H7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63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回收 线缆 卷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拉出使用完后的水管、气管、双管或电线、电缆、绳索进行自动回收并储藏的卷管器。
背景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使用管(线、缆、绳索)时,都是拉出一段用完后又要花时间去人工收卷和整理,最多就用一个转盘手工转动来回收,这样会造成浪费时间和收拾之后会很乱的现象;另外市面上现有的卷管器虽然可以达到自动回收的效果,但当需要更换管(线、缆、绳索)时,必须把整个卷管器拆散才能更换,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时无法地不拆散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出问题所在;还有市面上的卷管器普遍存在液体容易侵入到卷簧里,造成卷簧被侵蚀而缩短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回收管线缆卷管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自动回收管线缆卷管器包括:
挂墙固定、支撑部分、外壳包裹部分、固定中轴部分、棘爪止转部分、提供回收动力部分、轴芯部分、排管部分、进出转换部分共八个部分;
其中:
所述挂墙固定和所述支撑部分构成一体,包括:挂墙座、支撑座、支撑座定位扣,所述支撑部分通过所述支撑座定位扣与所述支撑座连接并形成整体;
所述外壳包裹部分包括:左外壳和右外壳,所述左外壳和所述右外壳通过自攻螺丝连接;
所述固定中轴部分包括:中轴固定架、调节盖和中轴,所述中轴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调节盖和所述中轴固定架,所述调节盖和所述中轴固定架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外壳和所述右外壳上;
所述棘爪止转部分包括:线芯主体、棘爪、棘爪压盖和拉簧,所述棘爪穿过所述右外壳,所述棘爪压盖和棘爪通过自攻螺丝连接并固定设置于所述右外壳上;所述拉簧的一端挂在所述中轴固定架上,其另一端挂在所述棘爪压盖上;
所述提供回收动力部分包括:卷簧轴芯、电轴芯、双向扭簧、卷簧、线芯盖、密封圈、卷簧压盖和轴套,所述双向扭簧套在所述卷簧轴芯或所述电轴芯上,所述双向扭簧钩在所述卷簧的一端,所述卷簧轴芯或所述电轴芯与所述调节盖相配合后用自攻螺丝固定在左外壳上;
所述轴芯包括第一轴芯和第二轴芯,所述第一轴芯包括:中轴芯、轴套和卡簧,所述卷簧轴芯和所述中轴芯拼在一起形成中轴并可穿过所述轴套,分别挂在线芯上通过所述卡簧固定;所述第二轴芯包括:电轴芯所述电轴芯为一体式结构设计,所述电轴芯穿过所述轴套挂在线芯上,并通过所述卡簧固定;
所述排管部分包括:双向螺杆、小齿轮、排管架、换向块、换向块压盖、滚动轮、滚动轮插销、滚动轮插销压盖、不锈钢耐磨片、不锈钢导轨、同步带、大齿轮盘、卷簧压盖;所述双向螺杆和所述小齿轮连成整体后两端分别悬挂在所述左外壳和所述右外壳相应的地方,所述小齿轮通过所述同步带和固定在所述卷簧压盖上的所述大齿轮盘相连形成同步转动的主从动轮关系,所述卷簧压盖固定在所述线芯盖上,所述排管架穿设于所述双向螺杆上,所述换向块通过所述换向块压盖压在所述排管架内;
所述进出转换部分包括第一转换部分和第二转换部分;所述第一转换部分包括:进出接头、五金压片、转换主体、转换主体压盖、密封O圈、三脚垫片、垫片;所述中轴芯利用所述卡簧固定于所述中轴固定架上,所述进出接头与所述中轴芯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第二转换部分包括:电轴上压件、铜环支架、铜环、电轴下压件和铜圈摆臂;所述电轴芯穿进所述电轴下压件、所述铜环、所述铜环支架之后要更多芯的电缆就在铜环支架之间放相应的铜环,所述输出线与所述铜圈摆臂焊接并放在所述线芯主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回收管线缆卷管器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适用于自动回收并储藏已拉出使用后的水管、气管、双管、线缆和绳索,具有装拆简单,结构安全可靠,排管整齐有序,水气流量大,电安全性高,维修简单方便快捷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拆散后的各个配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棘轮和棘爪止住止转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棘轮和棘爪松开回转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棘轮和棘爪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排管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输入和输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转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双管进出转换装置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单管进出转换装置结构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明明,未经戴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76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