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洋石油水下作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7278.5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8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韩阳;杨小平;黄禾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惠同利(北京)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1 | 分类号: | E21B4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刘冬梅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石油 水下 作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石油作业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海洋石油水下作业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海洋石油界主要采用钻井平台来开采大陆架、海床的石油资源。然而,钻井平台的造价极其昂贵,而且安装起来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洋石油水下作业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海洋石油水下作业系统包括:安装在钻井船上的控制系统,监视系统,浮力舱、隔水管、防喷器和回接管,隔水管的上端连接至钻井船,隔水管的下端安装在防喷器上,防喷器设置在浮力舱之上,回接管的上端固定于浮力舱下部;其中,所述浮力舱为包括若干个密闭舱室的椭圆形密闭金属桶,在浮力舱上下及四周分别设置有多个螺旋推进器;监视系统和螺旋推进器分别连接到控制系统,该监视系统能够将水下作业情况传送回控制系统,螺旋推进器能够响应于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从上、下、四周推进浮力舱,从而使得浮力舱倾斜或转动,进而调整整个水下作业系统的方位和倾斜角度;而且,
该监视系统包括图像数据采集电路、水下发送电路、传输电缆和水上接收电路,其中,该水下发送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以下电路: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缓存和发送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对数字信号进行二进制幅度键控调制的水下调制电路,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的阻抗匹配电路;该水上接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以下电路:阻抗匹配电路,滤波器,信号放大器,整形电路和解调电路;其中,解调电路在对传输电缆传输的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数据信号时,还能得到字同步信号和位同步信号,以便接收器的准确接收。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不但可以经济、快捷的装配海上石油作业系统,而且还能够实时精确的监视作业面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作业风险。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在附图中示意性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解释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海洋石油水下作业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海洋石油水下作业系统包括:安装在钻井船1上的控制系统2,设置在水下的监视系统9,浮力舱5、隔水管3、防喷器4和回接管6,浮力舱用于使得整个作业系统悬浮在水中,隔水管和回接管用于输送采集的资源,而防喷器用于当水下钻头遇到地层的高压油气时,其可以迅速关闭,以防止高压油气向上喷出井口通道。隔水管3的上端连接至钻井船1,隔水管3的下端安装在防喷器4上,防喷器4设置在浮力舱5之上,回接管6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浮力舱5上,其下端通过水下井口装置7深入海床8下,从而采集海床下的石油或天然气。其中,所述浮力舱为包括若干个密闭舱室的椭圆形密闭金属桶,在浮力舱上下及四周分别设置有多个螺旋推进器14,15;监视系统9和螺旋推进器14、15分别通过电缆连接到控制系统2,该监视系统9能够将水下作业情况传送回控制系统2,例如,水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周围是否有异物,是否有石油泄露等;所述螺旋推进器14、15能够响应于钻井船上的控制系统2的控制信号,从上、下、四周推进浮力舱,从而使得浮力舱倾斜或转动,进而调整整个水下作业系统的位置和倾斜角度。
针对水下复杂的作业环境,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常规的监视系统,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监视系统包括图像数据采集电路,水下发送电路,传输电缆和水上接收电路,具体来说,该水下发送电路包括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缓存和发送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对数字信号进行二进制幅度键控调制的水下调制电路,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的阻抗匹配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水下调制电路、阻抗匹配电路依次连接;该水上接收电路包括阻抗匹配电路,滤波器,信号放大器,整形电路和解调电路,同样依次连接,其中,解调电路在对传输电缆传输的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数据信号时,还能得到字同步信号和位同步信号,以便接收器的准确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惠同利(北京)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德惠同利(北京)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72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