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车灯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4922.3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0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猷;肖军;衡纪周;李利兵;刘五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清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23/00;F21W101/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雷利平 |
地址: | 523752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车灯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的车灯组件。
背景技术
LED车灯是指采用LED(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车灯,因为LED具有亮度高、颜色种类丰富、低功耗、寿命长等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车灯领域。LED车灯组件为汽车车灯的主要组成部件,而LED车灯组件又主要由塑料固定件、铜片以及LED灯珠组成,其中,铜片起到连接LED灯珠及塑料固定件的同时,还起到导通电源的作用,塑料固定件需要根据车灯的具体形状设计成特殊的阶梯型结构,而LED灯则并联成两路设置于阶梯型结构的塑料固定件中,塑料固定件又因其结构空间上的不足,往往导致并联设置的两路的LED灯珠的数量不等,从而导致两路LED灯珠的亮度不均匀,车灯亮度不均匀一方面会使发光更亮的LED灯珠使用寿命更短,另一方面则直接影响车灯的照明效果,从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甚至会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亮度更加均匀,使用寿命更长的车灯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车灯组件,包括塑胶件及铜片,所述铜片包括呈纵向设置于塑胶件的纵向铜片及呈横向设置于塑胶件的横向铜片,所述纵向铜片设置有串联连接的第一组LED灯珠,所述横向铜片设置有串联连接的第二组LED灯珠,所述第一组LED灯珠与第二组LED灯珠并联连接,所述塑胶件还设置有PCB板,所述PCB板设置有第三LED灯珠,所述第三LED灯珠与第一组LED灯珠串联连接或者与第二组LED灯珠串联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组LED灯珠为串联连接的四个第一LED灯珠,所述第二组LED灯珠为串联连接的三个第二LED灯珠;所述第三LED灯珠与三个第二LED灯珠串联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LED灯珠及第二LED灯珠均设置有正极片及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及负极片均与铜片铆接连接。
其中,所述PCB板为覆铜箔层PCB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车灯组件,其中,在PCB板上设置有第三LED灯珠,当纵向铜片设置的第一组LED灯珠的数目多于横向铜片设置的第二组LED灯珠的数目时,则将PCB板上设置的第三LED灯珠与横向铜片设置的第二组LED灯珠串联连接,而当纵向铜片设置的第一组LED灯珠的数目少于横向铜片设置的第二组LED灯珠的数目时,则将PCB板上设置的第三LED灯珠与纵向铜片设置的第一组LED灯珠串联连接,确保PCB板设置的第三LED灯珠对纵向铜片设置的第一组LED灯珠或者横向铜片设置的第二组LED灯珠起到分压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利用PCB板设置的第三LED灯珠对整个车灯组件中LED灯珠起到分压,平衡亮度的作用,从而使得车灯的亮度更加均匀,延长车灯的使用寿命,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向铜片与第一组LED灯珠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塑胶件 2—纵向铜片 3—横向铜片 4—PCB板
21—第一LED灯珠 31—第二LED灯珠 41—第三LED灯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车灯组件,包括塑胶件1及铜片,所述铜片包括呈纵向设置于塑胶件1的纵向铜片2及呈横向设置于塑胶件1的横向铜片3,所述纵向铜片2设置有串联连接的第一组LED灯珠,所述横向铜片3设置有串联连接的第二组LED灯珠,所述第一组LED灯珠与第二组LED灯珠并联连接,所述塑胶件1还设置有PCB板4,所述PCB板4设置有第三LED灯珠41,所述第三LED灯珠41与第一组LED灯珠串联连接或者与第二组LED灯珠串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清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未经丽清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49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