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脉鞘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4497.8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9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潘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湘斌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脉鞘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提供的动脉鞘管,都是为经股动脉等外周血管置入而设计的,其管身呈直线型,经外周血管置入时,其稳定性极佳,而且管身与血管几乎平行,管体、导丝进出鞘管时,对血管后壁损伤极小。但是经升主动脉插入现有技术提供的动脉鞘管后,现有技术提供的动脉鞘管表现出诸多缺点:
由于主动脉所在的平面比皮肤切口的平面低,所以现有技术提供的动脉鞘管必然与主动脉呈30~90度夹角。从现有技术提供的动脉鞘管插入的导管、导丝,都会顺着动脉鞘管的方向,朝主动脉后壁前进,导管、导丝顶住主动脉后壁后,推送阻力增加,在加大推送力量后,管体、导丝才能借助主动脉后壁的弹性,改变方向,向平行主动脉长轴的方向,贴着主动脉后壁走行。其过程极易对主动脉后壁造成损伤,轻者出现内膜损伤,引发血栓、主动脉夹层等并发症,重者出现主动脉后壁穿孔、壁内血肿等严重并发症,造成患者死亡。而且,管体、导丝贴着主动脉后壁走行,不但通过主动脉瓣开口极为困难,而且极易插入主动脉瓣窦及冠状动脉内,造成主动脉瓣及冠状动脉损伤。现有动脉鞘管的扩张器(鞘管内芯)比动脉鞘管的管体长5~8cm,在经升主动脉置入时,患者升主动脉长度一般在5cm左右,经升主动脉荷包置入现有动脉鞘管,往往出现动脉鞘管的管体尚未送入主动脉内,其扩张器(鞘管内芯)已经顶住主动脉瓣,无法前进,若操作不当,极易损伤主动脉瓣叶。现有技术提供的动脉鞘管长约15~20cm,通过外周血管置入时,几乎全部插入到血管内,仅有约1~2cm的接口部分留在皮肤外,其稳定性极佳,无论管体的张力还是术者推送管体的力量都不会使鞘管发生移位。而现有技术提供的动脉鞘管经升主动脉荷包插入后,由于其管身长达15cm以上,不能完全插入到主动脉内,否则,向下将插入到左心室内,向上将插入到主动脉弓内。因此往往只能将现有技术提供的动脉鞘管插入2~3cm的长度,由于插入长度有限,在进出导管、导丝时易将动脉鞘管意外拔出主动脉外,造成大出血,威胁生命。同样由于插入长度有限,动脉鞘管的大部分结构都在主动脉外,不能像经外周血管完全插入那样,由血管对鞘管进行固定,因此动脉鞘管极不稳定,在进出导管、导丝时极易出现鞘管摆动,不但影响管体、导丝的插入方向,而且动脉鞘管极易对主动脉壁造成严重损伤。随着经外科途径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原来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经升主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现有技术提供的动脉鞘管的诸多缺陷已经成为该技术广泛开展的严重障碍,急需设计一种新型动脉鞘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脉鞘管,配合固定器,能够自由调节需要插入主动脉内的深度,操作方便,不易损伤主动脉后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脉鞘管,其包括:管体,位于管体顶端的出口,位于管体末端的入口和位于管体上的弯曲处。
优选地,所述管体内设置有从该入口插入的内芯,该内芯的顶端从所述管体的出口伸出。
优选地,所述弯曲处的夹角为120度且呈平滑弯曲。
优选地,所述出口到弯曲处的长度为1.5cm,所述弯曲处到入口的长度为15cm。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弯曲处与所述入口之间设置有弹性的主动脉固定器,所述主动脉固定器为长条形,所述主动脉固定器的横断面为圆形,所述主动脉固定器长度为2cm。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弯曲处到入口之间标识有刻度线。
优选地,所述主动脉固定器的横断面的直径为3mm。
优选地,所述末端设置有螺纹接口。
优选地,该管体的所述主动脉固定器与末端之间还装设有切口固定器。
优选地,所述管体内插入导管或导丝。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鞘管,配合固定器,能够自由调节需要插入主动脉内的深度,操作方便,新型动脉鞘管的长轴与主动脉长轴平行,插入导丝、导管时不会损伤主动脉后壁。该新型动脉鞘管根据内径不同分为6F(尺寸型号)、7F、8F、9F、10F、11F、12F、14F、16F、18F、20F、22F等12个型号。该动脉鞘管的末端配有螺纹,可以接止血阀门方便输送管体,也可以接体外循环管道连接器,在急救情况下,可以作为体外循环手术的主动脉插管使用,避免重新插管,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鞘管的处在介入状态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鞘管的处在介入工作状态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鞘管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湘斌,未经潘湘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44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渗血公鲁尔连接器
- 下一篇:多功能雾化吸入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