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梁墩顶转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3724.5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0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徐升桥;高静青;李国强;李辉;鲍薇;邹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8 | 分类号: | E01D21/08;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转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墩顶转体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由于转体施工法把复杂的、技术性强的高空作业和水上作业变为岸边的陆上作业,不但施工安全、质量可取,而且在通航河道或车辆频繁的跨线立交桥的施工中可不干扰交通、不间断通航,对环境的损害小,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所以在现在的桥梁施工中经常使用。此外,随着先进的同步千斤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使用,转体施工法逐步推广应用于大跨度、大吨位桥梁上,例如:广州丫髻沙大桥(主桥为76m+360m+76m三跨连续自锚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先竖转后平转的转体桥,平转重量达13600吨。
现有的转体施工主要包括墩底转体和墩顶转体两种。墩底转体主要是在上下层承台之间,或者承台与墩底之间设置平转系统,浇筑桥梁梁体,墩梁固结或临时固结成整体后共同绕承台转动,实现桥梁梁体转体。由于墩底转体将桥墩和桥梁梁体一起转动,所以转体重量比较大。而墩顶转体通过在墩顶与梁底之间设置转动系统,在转体时只需要转动桥梁梁体即可,因此,转体质量小。但是墩顶的作业空间较小,安全性差;如果增大作业空间,则在转体过程中需要的转体空间较大,而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墩顶转体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墩顶作业空间小,安全性差的缺陷,并且使转体所需要的转体空间小,成本低。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墩顶转体结构,包括转体驱动装置、升降装置、支座以及桥梁桥墩,在所述桥墩顶部设置有转体球铰,所述转体球铰包括转体滑道、上球铰、下球铰以及在上球铰上方用于与桥梁梁体连接的转盘,其特征在于,该桥梁墩顶转体结构还在所述转体球铰的上球铰圆周外侧设置钢护筒,所述钢护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盘和所述转体球铰的上球铰连接。
其中,所述转体滑道设置在所述桥墩顶部。
其中,所述转体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桥墩顶部。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是设置在所述桥墩顶部的顶梁千斤顶。
其中,所述桥梁墩顶转体结构还包括支座滑道,以便于所述支座通过所述支座滑道从桥墩两侧支座临时放置位置滑动至用于支撑桥梁梁体的永久位置。
其中,所述支座采用固定支座或活动支座。
其中,所述转体转铰采用钢球铰。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桥梁墩顶转体结构,通过在墩顶与梁体底部之间设置转体球铰,在转体球铰的上球铰圆周外侧设置钢护套,使梁体底部局部承压满足受力要求,增大了墩顶作业空间,提高了安全性。此外,转体球铰在转体完成后不进行拆除,以作为横向防落梁措施,为地震区桥梁上部结构增添一道抗震防线。进一步地,在桥墩顶部设置转体滑道、转体驱动装置以及顶梁千斤顶,使转体结构更加紧凑,转体时所需要的转体空间减小,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桥梁墩顶转体结构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桥梁墩顶转体结构(顺桥向)的转体球铰的布置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桥梁墩顶转体结构(横桥向)的转体球铰的布置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桥梁墩顶转体结构在安装支座之后转体球铰兼做横向防落梁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桥梁墩顶转体结构安装支座的指导性施工示意图。
其中:1-桥墩;2-桥梁梁体;3-桥梁梁体的设计位置;4-钢护筒;5-定位轴;6-转盘;7-撑脚;8-转体滑道;9-支座;10-支座滑道;11-支座临时放置位置;12-转体驱动装置;13-转动轴线;14-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37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上折叠式救生艇
- 下一篇:结构改良的动力冲浪板电子控制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