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代点到功能的非接触式自动点名联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3658.1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6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凤;范必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20 | 分类号: | G06Q50/20;G06K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市雨***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代点到 功能 接触 自动 点名 联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教育管理领域的一种具有防代点到功能的非接触式自动点名联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教学质量有日益下滑的趋势,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逃课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教师及教室等资源有限,需要对多个班的学生进行合班上课,造成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众多,因此上课点名已经成为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其不仅浪费宝贵的上课时间,还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学生逃课现象。为此,几款自动点名装置应运而生。如台湾研发出人脸辨识自动点名装置,该装置虽然具有很好的识别率,但需要在每个座位前安装一台摄像机,不仅成本高,还会影响学生上课,另外也不便于维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二女生张雅莉设计出了上课出勤自动记录装置。这个装置可与校园一卡通互联,上课前学生刷一次卡,装置就自动记录下学号、姓名、年级、专业、课程等信息,还可以播报姓名,老师马上就知道哪些学生没有上课。该设计虽然相对成本较低,但是不能解决学生代刷卡逃课现象,而且刷卡效率很低(必须排队刷卡)。
光电血流容积检测是根据光电转换的原理检测末梢血流内血液灌流状态的方法。其原理是根据血液和组织对光线吸收系数的不同,利用校准的光源和适当的检波器,由反射或透射光线的多少以反映外周血流的变化,从而判断血流的机能状态。根据朗伯(Lambert)定律,光波经过物质吸收后,其强度将逐渐减弱,减弱的程度与物质的性质、厚度及光波波长有关。如果射入的单色平行光束为L0,则从吸收体射出的光线强度可表示为:
式中:L一透过光线:L0—射入光线;x—吸收体厚度(cm);E—吸收系数,其值由物质的性质和光波波长决定。
当一不定波长的光束能照射在检测面上,受到人体的血流周围组织和血液的吸收和衰减作用,以致反射到光敏电阻时,引起光敏电阻阻值的改变。由于血流周围组织在血液循环中处于相对恒定的状态,它对光的吸收、衰减作用也是恒定不变的,但所测区域内血流的管径和血流的容积则随着心脏射血的过程而呈规律性搏动性变化,致使其对光的吸收、衰减作用也呈脉动性变动。由于人血液和组织(皮肤、骨骼、肌肉等)的光学通透性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其光电血液容积波形指标参数也有很大的不同。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和实时监控及管理,具有快速、实时、准确、高效的采集与处理能力,已被公认为本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除了具备无源RFID标签结构简单、体积小、低成本、功耗低、快速扫描、抗污染能力强、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的诸多优点之外,还具有其本身突出的优点,如:识别距离远、传输数据量大、发射功率小、可靠性和兼容性好等。目前有源RFID技术已在多个领域中成功应用,如: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不停车收费系统、煤矿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药品运输温度监控系统、仓库安全管理系统、集装箱运输管理系统和汽车防盗系统等。
发明内容
本专利要解决现有的自动点名系统存在刷卡效率低、学生代刷卡、成本高的弊端,利用光电血液容积检测技术和有源RFID技术实现一种低成本并具有防代点到功能的非接触式自动点名联网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36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