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表面湿化装置及其气体湿化装置、压缩气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3622.3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5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董东生;徐晓明;张月梅;邹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潮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16 | 分类号: | A61M16/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1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表面 化装 及其 压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表面湿化装置及其气体湿化装置、压缩气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对干燥气体进行表面湿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常识指出,人体长期生活在湿度较低的环境里,可导致肌体免疫力下降、鼻粘膜损伤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而患有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对居室环境更为敏感,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也更高。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都证明,只有当吸入空气湿度达到45%-75%时,才有利于各种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为保证人们在健康环境下生活,或者实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目的,人们会对吸入的氧气或空气进行加湿,因此,市场需要一种对干燥气体进行安全加湿的装置。
目前市场上气体湿化产品对干燥气体进行湿化的方式分为入水湿化和表面湿化两种,传统的入水湿化是将干燥的气体通入湿化液内部,气体在液态水中连续撞击并从水面冒出,进而与众多小液滴混合提高气体中总含水量的湿化方法。由于该湿化方法噪音较大,小液滴又极易将水中的气溶胶带入气流中危害人体健康,现已逐渐被淘汰。表面湿化是干燥的气体流经湿润的湿化物质表面,带走水蒸气的湿化方法,该方法无噪音,并且彻底避免了入水湿化产生气溶胶的风险,是目前广为推广的一种湿化方法。
ZL201010539175.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氧气表面湿化装置,该专利提供了一种通畅的腔隙式无菌无噪音氧气湿化装置,装置设有主壳体、湿化液输送部分、湿化液贮存部分、表面湿化部分,其中湿化液输送部分利用毛细原理将湿化液贮存部分内的湿化液输送至表面湿化部分,使表面湿化部分保持湿润,干燥的氧气流经表面湿化部分,将饱和水蒸气层带入氧气流并均匀扩散形成湿润的氧气。为避免装置长期存放时滋生细菌,湿化液中加入了抗菌物质,形成液体抗菌体系。但是,在装置外部包装破损或者存放时间超出产品保质时间的特殊情况下,其内部抗菌体系可能失效,表面湿化部分的湿化表面有可能产生菌落,此时干燥的氧气高速冲击湿化表面,菌落被高速气流激起并带入氧气流中,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产生感染风险;另外,由于湿化液输送部分输送水分的同时,湿化液中的抗菌物质也随水分被输送至表面湿化部分,并在表面湿化部分的湿化表面逐渐沉积,尤其是在湿化液输送部分与表面湿化部分连接处的区域,沉积更为严重。当干燥的氧气高速冲击抗菌物质沉积的区域时,沉积的抗菌物质有可能被高速气流激起并带入氧气流中,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产生另一种感染风险;为保证气体表面湿化过程的安全,进一步完善气体表面湿化的技术效果,研发人员需要开发一种可以避免上述风险、解决上述问题,在气体湿化领域更为安全可靠的稳定的气体表面湿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气体表面湿化装置及其气体湿化装置、压缩气体装置,该装置不仅解决气体入水湿化带来的诸多问题,还可以避免气体表面湿化技术中的各种风险,能够为人体供应安全可靠的湿化气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表面湿化装置,包括壳体和湿化体,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用于气体加湿的湿化腔,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湿化腔相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可延伸出连接管路,湿化腔的容积大小可根据需要调节变化;湿化体位于湿化腔内部,由可吸水性材料制成,可以是海绵、无纺布、水凝胶中的一种。
所述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设有气流承接面的调控体,该调控体位于湿化腔内部,并设在进气口和湿化体之间,调控体的气流承接面与进气口相对设置,即由进气口进入的气流方向与气流承接面之间的夹角不为零,气流由进气口进入,流经调控体的气流承接面后方向改变,转向后的气流在湿化腔内完成湿化,湿化后的气流经出气口流出。设置调控体气流承接面的目的是使气流与湿化体的表面呈平行或接近平行的状态流动,为此可以设置多个调控体,使气流经过多个气流承接面后,在湿化体表面以平行或接近平行的状态流动。
所述调控体的气流承接面呈凹凸状,此形状的设置可以有效吸收气流进入时的巨大冲击能量,减缓气流流速,起到一定的气体缓冲作用。
所述壳体可以一体成型,或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合而成。当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合而成时,对合后形成的空腔即为湿化腔。进气口位于上壳体上,出气口位于下壳体上,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均可设置方便连接的定位结构。湿化腔可为密封腔,也可以留有出气间隙,干燥的气体由进气口进入,在湿化腔完成湿化后从出气口流出或出气间隙直接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潮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潮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36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输皮带除铁装置
- 下一篇:电动车动力机构中的单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