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变片引线与导线的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3266.5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5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昌林;周春苹;李兴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4/50 | 分类号: | H01R4/5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25002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变 引线 导线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力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应变片引线与导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静力试验中(如飞行器部件、整机的静力试验)常常要用应变片测量结构的应变,应变片尺寸较小,引线较细,属于精密易损产品。在连接应变片引线和导线时,通常是用手工将应变片引线和导线互相缠绕连接或用焊锡焊接,再加上空间狭小等不利因素,常会出现应变片引线和导线接触不良或者由操作失误引起的应变片损坏等现象,这给采集的试验数据带来较大误差甚至无法得到试验数据并且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变片引线与导线的连接器,以方便快捷的连接应变片引线和导线,提高应变片引线和导线的连接质量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变片引线与导线的连接器,包括滑杆、套管;滑杆包括杆体、端头、尾部;杆体为一圆柱体一侧被一平面沿母线的平行线切削后的柱体;杆体一端连接端头,端头为一直径大于杆体圆弧面直径的圆柱体;在杆体、端头有一开缝,开缝通过杆体的轴线并与杆体侧面的平面垂直;杆体另一端与尾部相连,尾部开有通孔;杆体与端头连接处的圆弧面上开有等深度的凹槽,凹槽底面与杆体轴线平行,两侧面与杆体轴线垂直;套管为一圆管,套在杆体上,套管靠近端头一端的内面有一厚度均匀且由其两端到中间高度逐渐增大的凸起,其沿套管轴线方向的尺寸为凸起的厚度,垂直套管轴线方向的尺寸为凸起高度,凸起的厚度与凹槽宽度相配合,凸起两端高度最小且小于凹槽深度,凸起中部高度最大且大于凹槽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应变片引线与导线的连接器,通过在滑杆上设置开缝、凹槽和套管上高度渐变的凸起,可用于应变片引线和导线的快速连接,有助于提高应变片引线和导线的连接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5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2所示连接器右视图的B-B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连接器滑杆的主视图;
图8为图7所示滑杆的右视图;
图9为图7所示滑杆的仰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连接器套管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套管的C-C剖视图;
图12为图10所示套管的俯视图。
其中,1-滑杆、2-套管、11-杆体、12-端头、13-尾部、14-开缝、15-凹槽、2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6,一种应变片引线与导线的连接器,包括滑杆1、套管2。参见图7~图9,滑杆1包括杆体11、端头12、尾部13,杆体11为一圆柱体的一侧被一平面沿母线的平行线切削后的柱体,柱体圆弧面与套管2内表面配合;为了防止套管2脱落在杆体11一端连接端头12,端头12为一圆柱体,其直径大于杆体11圆弧面直径,在杆体11、端头12有一开缝14,开缝14通过杆体11的轴线并与杆体11侧面的平面垂直,杆体11与端头12连接处的圆弧面上开有一等深度的凹槽15,凹槽15底面与杆体11轴线平行,两侧面与杆体11轴线垂直;杆体11的另一端与尾部13相连,尾部13为一长宽高均小于杆体11圆弧面直径的长方体,长方体窄平面与杆体11侧面的平面共面,长方体沿长度方向的对称轴线与杆体11沿长度方向的对称轴线重合,长方体中心开有通孔,通孔轴线与杆体11侧面的平面平行,通过通孔可以连接导线;参见图10~图12,套管2为一圆管,套在杆体11上,套管2内面与杆体11圆弧面相配合;套管2靠近端头一端的内面有一厚度均匀且由其两端到中间高度逐渐增大的凸起21,其沿套管2轴线方向的尺寸为凸起21的厚度,垂直套管2轴线方向的尺寸为凸起21高度,凸起21的厚度与凹槽15宽度相配合,凸起21两端高度最小且小于凹槽15深度,凸起21中部高度最大且大于凹槽15深度。滑杆1材料选用导电性能良好的纯铜,套管2材料选用钢,在凹槽15表面镀铬以减小磨损,为防止操作时打滑,在与尾部13相连的杆体11半部和套管2外表面设置网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3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用连接器
- 下一篇:井下装载机用新型简易电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