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3114.5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3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罗杰;郑舜梅;殷睿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欧姆龙控制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33/44;B29C33/76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崔巍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当加工模制产品,尤其是产品外壳时,一种型号的产品一般对应一组模具。当加工其他型号的产品时,需要更换整套成型模具。但是,由于整套模具重量和体积都很大,需要使用负重量大的工具进行整套模具的更换,这样导致高拆卸和安装成本。此外,模具的拆卸和安装耗时较长,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装置,该模具装置具有能够快速更换的对应不同产品的可拆卸的型芯,从而在更换模具时,只需要更换重量较轻的型芯和与该型芯对应的凹模即可,而不需要对整套模具进行更换。这样能够降低更换模具的成本和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装置,包括:动模组件、定模组件、以及位于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之间的型腔板;其中动模组件布置成与定模组件对齐,并且动模组件包括型芯和脱模组件,型芯被可拆卸地附接到动模组件的主体与型腔板的一侧,并且型芯与型腔板彼此适配。脱模组件包括多个顶杆,当脱模组件在外力作用下朝着型芯移动时,多个顶杆接触型芯上的产品,且使产品从型芯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装置形成有可拆卸的型芯,当需要更换模具以加工其他产品时,通过人工将型芯从动模组件上拆卸下来并安装与其他产品对应的型芯,同时更换与型芯对应的型腔板,可以进行其他产品的加工,这样减少拆卸和安装的成本。此外,由于型芯只是整套模具的一部分,可以大大地缩短更换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较佳地,动模组件还包括锁紧构件,锁紧构件用于将型芯锁紧在动模组件的主体上。
具有这种构造,由于型芯被可拆卸地附接到动模组件上,利用锁紧构件,可以将型芯牢固地固定在动模组件上,防止其相对于动模组件运动。
较佳地,复位构件设置在脱模组件和型芯之间;当成型的产品从模具上脱落时,复位构件使脱模组件的多个顶杆离开型芯。
利用这种构造,当成型的产品从模具上脱落时,复位构件可以使脱模组件快速地脱离型芯,以加工下一个产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较佳地,复位构件为弹簧。
较佳地,多个顶杆为针状。
采用上述构造,可以使厚度较小的成型的产品从型芯上顺利地脱落。
较佳地,型芯还可以为长方体形状。
较佳地,上述型芯的至少两个相邻的侧面设置有可拆卸附接到动模组件的主体的挡条。
利用这种构造,可以通过挡条将型芯稳定地并且可拆卸地附接到动模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装置的脱模组件和型芯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成型的产品的脱落后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型芯的示意性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文中,对各图中相同或者等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并适当地简化或者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装置的脱模组件和型芯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成型的产品的脱落后的分解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装置包括:动模组件1、定模组件2、以及位于动模组件1和定模组件2之间的型腔板3。动模组件1布置成与定模组件2对齐(这里所谓的“对齐”指的是动模组件1的中心线和定模组件2的中心线一致),并且动模组件1包括型芯11和脱模组件12,型芯11被可拆卸地附接到动模组件1的主体与型腔板3的一侧,并且型芯11与型腔板3彼此适配。更具体地,型腔板3的与型芯11配合的凹部31(如图1中的单点划线所示)的外形与型芯11的外形一致,以便型芯11能够插入型腔板3的凹部31中。
进一步,如图2所示,脱模组件12包括多个顶杆121,当脱模组件12在外力(如图2所示的箭头方向的力)作用下朝着型芯11移动时,多个顶杆121接触型芯11上的产品4,且使产品4从型芯脱落,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欧姆龙控制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欧姆龙控制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31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送带压延辊距自动调节装置
- 下一篇:瓶胚输送装置